国内汽车市场上,有些消费者对于钟爱的车型,在刚刚上市之初就会迫不及待地想拥有。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已经上市一两年的车型,因为上市一两年的车型在销售终端大多会有幅度不小的价格优惠,看起来性价比更高、更实惠。而在小编看来,购买上市半年到一年的车,或许更为划算。
新车上市之初,品质稳定性待考验。
一款新车型上市,消费者能够看到的是各大媒体平台、移动终端的广告宣传,各种线下线上的推广活动。而对于汽车企业内部来说,新车上市之时,正处于产量的爬坡阶段。可以说,与之配套的包括制造、物流乃至其一级二级供应商之内的整个供应体系都处于磨合期。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说,磨合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小批量生产并不足以充分暴露问题。
有人会说,一款新车型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大量验证工作,冬季试验、夏季试验、高温、低温、高原等等苛刻的道路试验和耐久性试验,足以发现问题。我们知道,新车型在开发阶段多是进行设计验证,与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不同。大批量生产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月销上万甚至几万辆的车型,其过程产生的变差并不能在设计验证的时候被发现。另外,新车上市后发现的问题反馈至汽车企业,再经过论证、改进直到切换使用,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这个周期往往需要几十天,甚至更久。
因此,上市半年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点。这期间生产的车辆,不仅生产、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运转顺畅,所实施的改进也已经到位。不得不说,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新款车型上市之前,就在内部提供一定数量的车给员工进行驾评。员工作为消费者,其发现的问题能够更直接、迅速的反馈并得到及时改进或纠正,是值得提倡的。
量产车型面临销售终端价格压力,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做法会被使用。
我们知道,一款车上市一段时间之后(大多一年之后),消费者对其的新鲜感在逐渐下降。大多数车企都会在销售终端采取优惠促销活动,用以保证其销量和市场竞争力。销售终端价格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要损失利润。企业终究是以盈利为目的,要保证利润,一个新兴的名词则浮出水面——VAVE。VA(Value analysis)价值分析,VE(Value Engineering)价值工程。VAVE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除了正常的摊销成本之外,汽车企业的VAVE则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国产化(Localization)。顾名思义,国产化就是将原本进口的零部件通过在国内生产而实现成本降低。市场上在售的大多数车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进口零部件。近年来,合资品牌在推行的国产化,其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大利润。由于国内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有些零部件在国产化的同时,会伴随着不小的质量风险。
其二,替代。是指在不影响车辆结构、性能的情况下,采用替代方案以降低成本。事实上,将品质过剩的零部件或设计经过更合理的优化,或者采取更先进的技术或结构来替代现有结构,既降低了成本又不会对车辆造成任何影响的变化,是可以被接受的。如车门结构的轻量化,既能增加强度又可以减轻重量,对于消费者和企业都是有利的。但替代过程也存在为了完成利润目标而采取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例如,取消车门防撞杆,镀锌钢板更改为普通钢板、地毯厚度减薄,表面处理等级降低等等。这些隐蔽、不可见部位的变化,消费者往往是无法发现的。在小编看来,这种“小聪明”终将会损害企业本身的利益,也会给汽车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对于急于尝鲜或者想获得更多价格上优惠的消费者,其选择何时购车都无可厚非。但就小编看来,目前购买上市半年至一年的车更为划算,虽然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惠,但或将得到质量更为可靠的、更具性价比的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