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2017年手机涨价一事闹的沸沸扬扬,就连主打性价比的小米、魅族、乐视也先后宣布旗下低端产品涨价100元左右,而上涨原因是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
无独有偶,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iPhone8,据悉售价将超过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882元之高。而在第一代iPhone刚刚推出时,价格是650美元。为何2017年手机会迎来全面的涨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元器件采购缺货!涨价!
要知道,在手机的成本结构中,主芯片组、显示屏与触控模组、前后摄像头、存储模块四大部分占据“大头”,占到手机整机成本的50%~80%,因此,“四大件”的价格波动,几乎决定了手机生产最终的成本。况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游供应链缺货的新闻就已层出不穷。
就以近日比较火的OLED屏为例,据悉将于今年推出的三星S8以及新款iPhone均将使用OLED屏,而对三星来说,Samsung Display目前控制着全球95%以上的移动设备OLED面板供应;对苹果来说,其已然扩大了OLED的采用范围,并与Samsung Display达成合作,将为iPhone 8提供1.6亿块OLED面板。可见,
三星和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智能手机厂商,由于其均已押注在OLED面板,势必将“吞噬”整个OLED面板产业的产能。
而糟糕的就是其他手机厂商,包括OPPO、vivo、华为、小米在内的一线大厂或都将面临OLED面板的严重涨价和缺货。对于上游产业链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无屏可用的困局恐怕将日益严重。
实际上,由元部件成本上升所导致的国产手机涨价潮已经开始,OLED面板的问题恐怕将助推这种趋势。
汇率波动,人民币贬值
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手机厂商的成本自然上升,因为从目前卖得比较热门的自主品牌机型来看,它们的配置基本上都有共通之处,处理器多采用高通、联发科的芯片,屏幕来自JDI、LG、三星等,以及内存、摄像头、闪存等,很多都采用进口的元件,价格大多以美元报价为基准,汇率变了,这些重要元器件的成本自然也水涨船高,成本高了,手机厂商的利润就小了,而一些本来盈亏相持,靠走量维生的产品,就会面临亏损,如此,也就比较好理解为何2017年手机价格会上涨了。
实际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自去年5月来总体来讲处于持续走高的状态,不过笔者以为,随着经济回暖,仅在汇率这一点,终会归于平稳。
手机品牌面临亏损,涨价并非意外
相信大家都知道,去年苹果手机出货量不是最多的,但是利润确实最高的!当然,也有数据显示,当时仅苹果、三星就利润占行业利润的91%,而那时的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仅能够减剩下的利润分额,加上价格大战的打响,很多品牌的盈利能力可以说少的可怜。
而对于主打线上渠道、追求性价比的互联网手机剔除成本后的定价,整体利润空间偏窄,上游供应链一旦出现成本波动,几乎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价格调整”。此次涉及涨价的小米、魅族等手机,均为互联网手机。也有观点表示,此次涨价潮也正暴露出互联网手机追求性价比的弊端,凸显出品牌溢价的重要性。
此外,从去年开始也不难发现,国内许多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向高端化的产品定位发展,用料和做工也越来越出色,价格也不再是从前那样主打性价比的路线,要买到一部好的自主品牌机子,付出的价格往往不亚于购入外国品牌。从这一点上看,涨价也并非坏事。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手机面板、内存涨价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重因素,手机至少抬升13%以上BOM(物料清单)成本。在笔者看来,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然不是争夺消费者的战争,更多的反而是对产业链把控能力的竞赛。
不过面对手机全面涨价,用户也不用惊慌,毕竟如今手机购买渠道除了官网还有其他相较于优惠的渠道,正品保证且货源充足,如京东、天猫、电信运营商官网等。
所以,只要想省钱包的银子,办法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