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系统

看这幅图:

如果一个三岁小儿看到了,可能不大懂这幅图里面是什么意思(我们不要抬杠,强行说现在三岁小儿都明白装逼是什么含义)。

但是对于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诸位来说,这幅图表达的意思,在你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就已经理解了。

甚至绝大多数看到这幅图的人甚至可以在不需要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个数学题:17*24=?

作为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你很难瞬间给出这个题目的答案(不要抬杠,专业心算玩家不要瞎搅合)。但是如果在这里我问你,“123是不是这道题的答案?”

你显然知道,不是。4328,这种也不是这个算式的答案。甚至思维敏锐一点的人还可以知道,517不是这个算式的答案(算式的答案尾数必定是8,因为4*7=28),更灵活一点,你还能知道,508也不是这个算式的答案。(17*24无法快速得出,但是20*24可以快速得出——这个答案肯定比480要小一些)

但是,“428是不是这道题的答案?”

你恐怕不能立即确认。

一、两个系统

在《思考,快与慢》之中,第一部分提出了这本书的一个最基本论述。

系统1,系统2。

作者将我们大脑分成了两部分(这里的大脑不是生物学跟神经学上的大脑,代指我们的思维活动):一个是快思考的系统1,另一个,就是慢慢想的系统2。(繁体版的译名《快思慢想》)

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并且快速的,对脑力没什么消耗,人们通常不会察觉,完全处于一种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二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耗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中来,例如上文举例的复杂运算。

嗯,其实作者是为了简化描述。用我们的概念去理解,系统一就是我们的直觉思维系统。而系统二,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系统。

当看到一个表情包的时候,三岁小儿不明白其含义。而我们通常明白这个表情包的含义——我们的直觉思维系统,是根据我们的经历、教育、认识体系所支撑的。

三岁小儿的直觉思维系统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不足以快速的理解表情包里面的含义。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就算是不懂互联网语言的一个成年人,他的知识和理解,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去理解表情包里面的含义。

当然,受限于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其理解到的含义,不同的人也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我们不难推断,知识储备愈加丰富的人,其对于信息的第一眼判断愈加准确。

就像上文之中,17*24的例子。知识储备里面知道“乘积只受尾数相乘的结果影响”,那么可以知道尾数不是8的一定不是答案。如果知道“近似快速算法”(随便取的名字,小学数学的标准名讳都还给老师了)的话,知道结果不会超过480(因为17*24<20*24)。

成天无所事事只看韩剧的妹纸,跟成天看推理小说和侦探电视剧的妹纸,谁识别渣男的能力更强?

二、无意识的“脑补”

多数会觉得,看推理小说的妹纸更“聪明”。

然而,很抱歉——识别渣男的能力跟看多少电视剧没关系。无论是韩剧还是推理剧,这跟识别渣男都没啥关系。

我们看这个图(在书中截下来的)——

两边中间的形状一模一样,可以说是B,也可以说是13。然而我们通常会认为,左边是B,右边是13。

谁告诉你的?

系统一。

当我们对答案不确定的时候,系统一就会根据其环境,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去赌一个答案。

我们总是认为推理剧可以“明智”,韩剧更多时候跟“脑残剧”划上了等号。所以在上面的问题之中,我们也就“脑补”到看推理剧的妹纸会比之看韩剧的妹纸更会识别渣男。

然而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都是源自于剧本,都是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刻意设计出来的这种情节。至于是否脑残俗套,那也只不过是市场的选择,很难说明其真正有什么智慧。(这段话切莫断章取义,这里并非是说看这些东西不能增长智慧和见闻,毕竟就算是再烂和无聊的网络小说里面都可以学到一些作者的思维,然而这种学习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看过福尔摩斯全集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做成侦探的有几个?虚构出来的剧本和根据剧本需要创造出来的“奇迹”,作者是大神,但是神奇的却不是“侦探推理”,而是构建剧情的能力,读者切莫纠结计较这个)

我们看到一个在公共场所不让座的人,可能心中多会忿忿不平。这种眼见为实的理念契合了我们大脑里面的某个神秘开关,让我们相信这一情况千真万确——那个不让座的人没有教养。

但是如果现在来个人告诉你,这个人绝症晚期你的心中又会是怎么样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的联想系统更倾向于选择已被激活的连贯模式,抑制怀疑和歧义。我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加载在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上,而会无意识的忽略掉那些我们并不知晓的情况,在仓促之间就做出我们的判定。

这些都是系统一的工作方式。至于为什么形成了这种?因为进化之中为了让我们更有效的保存自己的性命。看过《进化心理学》的概览之后,我们要明白,所有我们进化至今保存下来的习性,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存和繁衍——试想一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下我们慢慢思考自己应该前进还是后退?那岂不是找死?

前些年所谓的“全民创业”这种风气,就是系统一干的好事。

三、光环

看这幅图:

那么现在请你回答两个问题:你觉得图中这个女人的脸蛋好不好看?你觉得这个女人是否娴静温婉?

第一印象是一个我们快说烂了的词。但是不得不承认,第一印象确实是很关键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系统一最大的参考属性。

我们其实看不到这个女人在眼睛之下的部位,用我们的系统二,也就是逻辑思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女人的脸蛋是否好看,更无法判断她的性格如何,是否温婉。

但是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在上一节里面我们提到了无意识的联想,这里固然有联想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联想引发了我们的另一个属性——偏爱。

这张图中半遮半露的女子,她呈现给我们看到的那一面,让我们下意识的联想到那些我们看到过的“绝美女子”,然后进而心中产生一丝偏爱。

这种情感上的属性出现,会让我们利用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弥补缺失的证据(我们并没有看到过她遮起来的半张脸,也没听说过这个女人的任何事情),然后我们觉得——哦,这一定是个美女,而且看图中这幅模样,想必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佳人。

毫无卡顿,顺畅至极。但偏偏就是不对——就像屌丝往往觉得自己暗恋的“女神”世间唯一,纯的不食人间烟火,各种美德无一不全,至于那些不好的留言?滚,这些都是对于女神的污蔑!

思维没毛病,结果很智障。

这种行为和习惯,我们可以统称为“光环效应”。

末、结语

系统一无时无刻不是处于激活状况,可是它经常会误判。然而系统二特别懒,系统一的答案不管是正确与否,除非你主观干预,它一般都懒得参与。

甚至系统二还会对系统一言听计从,“你都对!”

如同我们身体进化的所有机能,这些“适应器”(还记得这个概念么?)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生存和繁衍。

系统一的存在大大的简化了我们思考判断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下意识的做出很多决定。

我们不会去细细研究下一步会不会踩空;有人喊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能找到大概的方向位置;跟人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大概感觉到别人的心情状态;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不难理解它的意思……

但是就像开头举例那般,不同的人系统一能做到的程度并不一样。

有的人三言两语就能大概将一个人推测个八九不离十,可能有的人生活一年还看不清枕边人的本性。

记得在第九期《自由意志》里面你的文具盒说过类似的话,如果理解能力不足,你可能看的会想睡觉。

然而,什么是我们的理解能力?

可能就是无数我们的经历被系统一下意识整合之后的产物,我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直觉思维系统。

知识越是渊博的人,他们对于一件新鲜事物的直觉判断的能力往往愈加准确,或许人们也不知道为何如此。在这里我们认为,是曾经看到某种类似事物在系统一的运作之下构建了一个联想,进而让人下意识的做出判断。

这,也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概览群书”的原因,也是我们提出“长见识”的基础。

《思考,快与慢》会做两周,丰富的内容会在两周时间慢慢推送给大家,而且在这本书之后,下一本书做什么,你的文具盒也需要筛选思考。

下一期,《思考,快与慢》——启发与偏见。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关注我们,概览群书,长见识;修身明理,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