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会对过去的人和事如此怀念?怀旧之情如何产生,又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最近,我正打算返回校园完成我最后一年的大学学业。一日,闲来无事翻出旧物,想看看哪些需要留下,哪些则会被丢弃。我坐在自己儿时的卧室里,闻着周围满是那熟悉的,洒满灰尘却又温暖的地毯所散发的味道,随手翻阅着那些旧的生日贺卡和新奇的小玩意儿。夏末的阳光透过窗帘,我仿佛沉浸在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里,悲喜交加,却又无比依恋。我开始沉思,我现在到底是个怎样的心情呢?每当我遇到一些不能够完全理解的事物时,我就会开始这样的沉思。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神经传导物质的混合物,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哭泣,同时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呢?还是说这只是多种不同情绪的简单组合呢?事实证明,一些好奇的科学家们已经对“怀旧”这种本性做了许多深入研究:它从何而来,如何作用,为什么既能引起痛苦却又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Some days in late August at home are like this, the air thin and eager like this, with something in it sad and nostalgic and familiar…
(八月末在家的那些天就如这样,稀薄的空气中带着渴望,有点忧伤,有点怀念,又有点熟悉...)
——William Faulkner,《喧哗与骚动》
“怀旧(nostalgia)”这个词由“返乡(nostos, 回家,返程)”和“疼痛(algos,疼痛)”组合而成。1688年,一名瑞士医学院的学生JohannesHofer创造了这个词,它最初是被用来对战斗在前线而远离家乡的士兵所表现的焦虑和其他一些有害症状进行诊断描述。随后的几十年里,“怀旧”成为了思乡的同义词,最后被归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直到20世纪,专家才将怀旧看作是一种潜意识里对想要回到以前的生活需求,并认为这是一种会引起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压抑的强迫性障碍”。
然而,最近的研究却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多数科学家认为,怀旧其实对我们的大脑有益。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就可激发人们的怀旧之情,其效果较之早年的药物来说更好。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了支持这个结果的强有力证据,那就是怀旧能够将当前与过去的自我联系起来。较之那些看了无其他含义的文章的参与者,阅读一些能够引起存在性焦虑的文章的参与者,往往能够表达出更多的怀旧情感。这项实验证明,当一些人的情感受到威胁时,就会对田园牧歌一般朦胧的过去产生怀念,这不仅给了他们的生活一种安全感,也会帮助他们与具体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
在另一个实验中,那些引起怀旧之情的人们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比对照组更为强烈。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因为怀旧给他们记忆里的事情平添了一份欢喜和愉悦,如果这些事情关系到了个人及其做出的行动时更是如此。换句话说,你的大脑回忆你生活(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方式会使它变得比实际更加美好。此外,怀旧还会使你更加积极、乐观并充满活力。好吧,反正我坚信这一点。
但是怀旧之情从何而来?研究表明,怀旧之情能够被一种特殊的信号触发,例如你母亲身上熟悉的香水味或是屋顶上淅沥作响的雨声。另外,一些感官的触发更为有效:气味被认为与情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嗅叶(大脑中处理气味的区域)处于大脑顶部的边缘区域,而这个区域也是大脑的情感中心。但是朦胧的情感似乎更能引起怀旧之情,而这种情感通常是负面的,如担忧和孤独。事实上,那些较为焦虑的人可能会更为经常怀旧,这是因为怀旧能够缓解担忧和恐惧。
怀旧也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有关,确切地说,就是要研究在我们产生怀旧之情的期间,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是如何变化的。例如,你有没有留意过哪种音乐能够给你的心里带来一种说不清的感受?是佛利伍麦克合唱团还是小甜甜布兰妮?研究指出,处在青春期的人们对听到以及热爱的音乐的反响最为强烈。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一些参数在旺盛分泌的化学物质和荷尔蒙的作用下被印在了大脑的情感中心。我们年轻时听到的音乐在帮助我们塑造自我上起来很大的作用,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将核心的自我与这些声音或乐队紧紧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追忆自己的20岁,心理学家称之为“记忆碰撞”。
总之,研究者已经发现,即使怀旧能够带来忧愁和对过去时光的渴望,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幸福。怀旧使我们更清晰地行走在生活的轨道上,让我们安心面对自己和与他人之间联系,并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加良好。显而易见,每当我们感到威胁、自卑和孤独时,我们就会怀旧,就像回到大学度过最后一年那样。因为结束之后,谁会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作者:马伦·汉斯伯格;翻译:邵楠 ;审校:侯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