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的《成都》,为什么能撩到这么多人的心?

一首《成都》让赵雷火了,有人说民谣的春天来了。

从《董小姐》到《南山南》再到《成都》,那些民谣歌手们用一把吉他,轻轻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 “他的心里在装不下一个家,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

-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一入民谣深似海,从此穷逼是标签。

有人说,“我不喜欢民谣,因为听起来就很穷。民谣里唱的爱情让人感觉连冈本都用不起,啪啪啪的环境里也不会有空调。”

在一堆流行乐、R&B、摇滚的洪水猛兽中,民谣显得是多么微不足道,很多人听到这词第一反应就是穷。

就连去KTV点民谣都会被同伴笑:“怎么歌词都这么惨!”

是啊,它不是流行乐,它小众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适合一个人在黄昏或夜色里浅吟低唱,它更像一个说书的人将故事娓娓道来。

“乐者,心之动也。”

那么,我们在听歌的时候,到底在听什么?

- 01 -

爱上一个人是因为情到深处,爱上一首歌亦然。

无论在文字还是音乐创作、表演还是欣赏,每个过程都注入了诸多情感。

如果说语言是认知的符号,那么音乐则是情感的符号。言不尽,歌由之,语言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

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百态与思想情感。你总说民谣听起来很穷,但它确实是词曲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 “为什么日推的歌曲,有时每首都很喜欢,有时会不停按下一首?”

- “因为app只能判断你喜欢哪种音乐类型,却读不出你此刻的情绪。”

面对同一首歌时,我们因为带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境而异。

- 同样听“月光”,恋人感到的是温柔多情、幸福梦幻,乞丐者感到的是凄惨无情、苍白忧伤。

- 同样听“命运”,弱者感到的是愤怒、不平与哀叹,强者感到的是奋斗、拼搏与呐喊。

- 年轻时我们喜欢上的歌曲,多年以后再回听,却发现感觉不同了。

喜欢上一首歌,大概是因为它唱出了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所思所想,言语无法表达的那份情愫。

- 02 -

我们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情绪不是,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

情绪是人类祖先在进化中,为适应生存而获得的高级手段。而情绪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怒伤肝,苦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感伤骨。”

听歌时,我们也会被音乐左右着情绪。它是诱发情绪反应的一种重要刺激,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感受。


- 纽约一家消费品制造公司的研究表明,当播放莫扎特的音乐时,秘书打字时的错误能下降39%。

- 某些大型商店里都会播放流行乐曲,营造一种温馨愉快的氛围,这能使购物者平均多呆3分钟,大大增加客户的购买意向。

- 电影的高潮往往都是由配乐烘托的,情到深处音乐起,眼泪和情感由内而发。许多优秀的歌曲也是作为主题曲后被更多人熟知与喜爱的。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情绪潜移默化地被音乐同化。聆听者主动沉浸在音乐之中,把自己交给某种情绪和感觉,甚至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的状态。

没错,此刻我们被催眠了。

- 03 -

音乐调节情绪,情绪影响认知,认知左右判断。学会控制情绪也是提升情商的重要方法。

像“音乐疗法”“舞动治疗”也慢慢开始引入心理治疗。音乐治疗师发现:

- 巴赫作品中节奏缓慢的乐章可以刺激脑力工作者的大脑工作;

- 某些爵士乐可以使机体强壮;

- 莫扎特的协奏曲可以改善记忆力。

音乐不仅仅是情感传达的一种形式,人们更乐于通过这种审美中介来展示自己身份标签。

喜欢相同类型歌曲的两个人更容易成为好友,更能共情相互了解。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因为他们渴望此刻的心情能够被理解被看见。

荷兰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说出最喜欢的三首歌时,他们多数会选择在16-21岁期间听到的歌曲。

很多人都说年轻时的友情和爱情是最珍贵难忘的,因而与感情有关的记忆正好与那时的歌曲产生了共鸣。

正是听歌时所唤醒的情绪赋予了歌曲真实的意义。我们听的不是歌,歌里住着一个人、一段过往。

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是平等的。

可以自由的宣泄,可以选择爱与不爱。

此刻,你在哪里,听着哪首歌?

(作者:爱搞事的B姐,来源:iambabie)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巴别心理所。

有趣的心理学社区。带你深入发掘自我,审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