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知多少 过个不一样的元宵节

什么是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1.吃元宵

说到元宵节,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吃元宵啦!“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那么,这用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是取“团团圆圆”的吉祥意思。

2.观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

3.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4.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5.舞狮子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

6.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7.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8.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苗族一带,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9.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10.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11.逐鼠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12.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恋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与汤圆的区别

傻傻分不清

所谓“包”汤圆“滚”元宵,元宵、汤圆是两回事,这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由于元宵和汤圆都是用糯米粉做皮,并且常采用芝麻、白糖等做馅料,因此容易让人混淆,但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元宵汤圆新吃法

拔丝汤圆:做法跟平常吃的拔丝地瓜类似。首先先将汤圆炸熟,然后在锅内加入白糖及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白糖溶化,等到白糖冒泡变成金黄色时,便可将炸好的汤圆放入锅内,迅速与糖搅拌均匀,甜香可口的拔丝汤圆便能新鲜出炉啦。

炒汤圆:在汤圆下油锅前先煮8成熟,之后凉油下锅,同时放入砂糖,待油稍微热了之后,下入汤圆,不停翻炒,待内外熟透后便可出锅品尝啦。

看了一点通为大家介绍的元宵节,是不是对这个节日有了新的了解呢?

今天是2月10 农历正月十五,在这里科学原理一点通祝大家 元宵节快乐!团团圆圆!

作者:原理君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