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战争中的西方四国联军军舰
“攘夷战争”
自江户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41年下令闭关锁国时起,日本进入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
1853年6月,美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准将率领着两艘蒸汽战舰和两艘风帆战舰来到日本,正在一片混乱中的幕府自知无力抵挡外敌,只得接受了美国方面的开国要求,江户幕府的锁国政策至此宣告崩溃。
但自黑船来袭后,控制着本州岛最西端的毛利军阀长州藩便开始在外国商船来往频繁的下关海峡修造洋式炮台。1863年5月,长州藩在天皇鼓动下发动了所谓“攘夷战争”,袭击外国商船,但却遭到惨败。
攘夷战争之后,长州便日夜加紧铸造新式大口径火炮。在法国舰队摧毁下关炮台的第二天,藩主毛利敬亲便命令由高杉晋作负责组建一支采用洋式操练的新军“奇兵队”。
在高杉带领下,独立于藩兵体系以外的奇兵队兵源不再局限于武士阶级,同时也对浪人、农民、商人等所有愿意从军的人敞开大门。
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自从攘夷战争结束后,长州依旧在下关维持着所谓攘夷态势,禁止外国船只通行,导致开放港长崎陷入瘫痪。
在英国公使阿礼国看来,倘若继续放任长州的攘夷态度和幕府的不作为,日本的开国政策很有可能会发生倒退,导致英国在日本的利益受到损失。
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英国必须牵头带领其余各国再次攻击长州,彻底打破长州的攘夷态势。同时这一行动也足以警示日本其余藩国,如果步长州后尘进行攘夷,外国舰队绝对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悬殊的力量对比
联军方面集结了一支规模极大的舰队。英国派出9艘战舰,法国派出3艘战舰,荷兰派出4艘战舰,美国方面则只派出了一艘装有四门火炮的武装商船。联军拥有多达282门火炮,兵力总数达到了5000人之多,其中2000人可以作为陆战队员登陆上岸。
反观长州方面,虽然自攘夷战争结束后全藩便加紧铸造大炮,但此时能够调用的大炮数量仅有120门,兵力也只有以奇兵队为首的2000余人。
早在一年前,在奇兵队成员与另一支新式部队撰锋队发生冲突后,一直因行事作风特立独行而不受恭顺派欢迎的高杉晋作便被解职。到下关战争爆发时,奇兵队总督已经更换为赤根武人。
虽然与攘夷战争时相比,长州炮台的火炮数量、性能已经大为改观,而且也集中在了海峡最窄处的前田炮台和坛之浦炮台,同时兵力人数也达到了之前的3倍以上,但相比庞大的联军舰队却还是毫无胜算。
英军已经全面装备了后装式线膛枪,而长州军此时仍然大量装备着刀剑等冷兵器,洋枪也多为前装式滑膛燧发枪,射速慢、精度差,发射先进米涅枪弹的线膛枪总共只有几十支。
1864年7月28日,四国联合舰队以一年前指挥舰队炮击鹿儿岛的库珀为总司令从横滨起航,穿过丰后水道进入下关海峡。8月5日14时,海上开始涨潮,联合舰队分兵三路开始发动进攻。
英国“鞑靼”号、“美洲虎”号、“巴罗萨”号、法国“杜普雷”号、荷兰“库尔茨”号、“占碑”号等6艘战舰组成的第一分队沿门司海岸航行,并在田野浦海域下锚停航。
由英国“英仙座”号、“蜂鸟”号、“巨人”号、“百眼巨人”号、法国“坦克雷德”号、荷兰“美杜莎”号组成的第二分队则在长府藩海岸投锚停航。
英国“尤利阿勒斯”号、“征服者”号、法国“赛米拉米斯”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号以及美国“塔奇昂”号等装备有阿姆斯特朗式线膛炮的舰只组成第三分队,集中在田野浦海域距离长州炮台2300米的地方下锚。
按照计划,第三分队在开战后将首先利用阿姆斯特朗式线膛炮的射程和精度在长州炮台射程外对其进行炮击,摧毁炮台抵抗力。由于射速较慢,而且当时舰炮在战舰摇动时便无法确保远程射击精度,因此线膛炮在舰队炮战中并无太大用处。
但这一次,联军舰队选择直接在长州炮台射程外下锚停泊,自身战舰和对方炮台同时处于静止状态,线膛炮的优势便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此外,与长州那些只能发射实心弹的火炮不同,阿姆斯特朗式线膛炮还使用了榴弹,落地时能够造成巨大杀伤力。
由于下关海峡海流较为湍急,战舰船体摇摆幅度过大,无法准确射击,四国舰队一直等到15时40分海流平稳后才由“尤利阿勒斯”号向长州炮台打响了第一炮。
紧接着,整个第三分队也纷纷开炮,集中火力轰击前田炮台。拥有较多大型战舰的第一分队则集中火力攻击坛之浦炮台,第二分队同时沿海峡向前推进,攻击一切可能造成威胁的目标。
面对联军炮击,前田炮台、坛之浦炮台也积极应战,但由于火炮射程不足,且敌舰均沿海峡对岸的小仓藩海岸行动,始终与下关海岸保持距离,所有炮弹都远远落在目标前方的水面上,根本无法给对方造成任何威胁。
炮击进行到17时左右时,长州炮台已经不再开炮,“英仙座”号和“美杜莎”号乘机派出陆战队员对前田炮台发动攻击。前田炮台的守备队早已因无法承受舰队炮击而撤出了炮台,因此两舰陆战队员上岸之后,便得以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进入炮台,并用铁钉钉死火炮的火门。
不过由于兵力不足,且天色渐晚,这支部队没有继续向坛之浦炮台发动进攻便撤回了各自的战舰。
当日夜间,联军将领召开会议,得出结论认为如果不再次派遣陆战队上岸彻底摧毁所有主要炮台,那么在舰队撤离后,长州便仍然保存有封锁海峡的战斗力,舰队取得的胜利也会因此失去意义。因此次日天明后各舰必须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陆战队,扫清下关所有的长州炮台。
登陆行动
就在将领们召开会议的同时,“鞑靼”号和“杜普雷”号却因锚链互相搅在一起而发生了碰撞,导致两舰漂流到了长州炮台射程范围内。
次日天亮后,长州军立刻对两舰进行了炮击,使对方蒙受了一定损失。不过这并没有阻碍联军的登陆行动。上午7时,在英国亚历山大上校的带领下,1400名英国士兵、350名法国士兵、200名荷兰士兵以及50名美国士兵在舰炮的火力掩护下登上了前田海滩。
前日傍晚联军撤退后,奇兵队重新占领了前田炮台,现在两军便在前田炮台发生了交火。不过在遭受连续两日的炮击之后,长州军已经元气大伤,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线,仅能以小股部队进行零星抵抗。
不久之后,多达2000人的联军陆战队便击溃了附近所有的长州部队,占领了前田炮台,之后又挥军深入,攻克坛之浦炮台。
主要目标达成后,联军又开始对附近所有长州军残部进行清剿,并与奇兵队的一部分人马在角石兵营发生了较为激烈的战斗,亚历山大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不过由于奇兵队装备差、阵地不完善,而且也没能有效利用手中的火炮,最后只得放火烧毁兵营后自行撤退。
有不少日本人曾经认为,只要将外国军队引诱上岸,使其无法发挥战舰的威力,即使日军手中仅有刀剑、长弓、铁炮,也可以通过决死奋战击败装备着新式步枪的外敌,妄想只要能够接近敌军,便可凭借日本武士高超的剑术砍杀对方。
幕府时期的武士
事实上,力量的天平早在百年以前便倾向了火力,冲击力的作用则越来越小。在最后一场白刃战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战争中,白刃冲锋也只有在密集火力掩护下才能取得成功,而且稍有不慎便会被对方火力击溃。
在那之后,随着欧美武器在射程和精确度方面的继续进步,战场上出现各种密集横队、纵队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代之以蜂群一般的散兵部队。
在下关战争中,英国陆战队在登陆后便以散兵战术向前推进。长州军在对方发射的猛烈火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很快便败下阵来。因此,长州军在下关战争结束后也开始采用散兵战术训练部队。
在历时两天的战斗中,长州军阵亡14人,伤40余人。联军阵亡16人,伤60余人。联军的伤亡数量大部分是在“鞑靼”号和“杜普雷”号遭到炮击而造成的。
而长州军之所以在对方如疾风骤雨般的炮击面前伤亡人数较少,原因在于炮台守军在面对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猛烈炮击时大多直接逃之夭夭。从战后联军拍摄的炮台照片来看,绝大部分火炮仍然保持完好,炮台反击很快便中止只能是因为守军逃跑。
而在后来联军的两次登陆中,第一次登陆时根本没有长州军加以阻挡,第二次登陆时长州军也很快便撤退了,因此有生力量损失并不大。
联军占领下关炮台
战斗结束后,自知已经战败的长州只得派出使者收拾残局。而使者人选也让人十分头疼,无论由谁出使,也只能与联军签订一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使者很可能会沦为激进攘夷分子的暗杀对象,因此无人敢于承担重任。
最后,藩主只得选择刚刚在6月份从监狱中被放出来,目前仍然处于藩政府监视下的高杉晋作出任使者。
在会谈中,高杉晋作基本答应了联军提出的所有赔偿条件,但对于联军提出在下关彦岛地区设立租借区的要求却坚决回绝。高杉早年曾前往中国游学考察,因此对外国势力利用租界渗透、腐蚀中国的认识颇深。
最后,高杉晋作不仅成功迫使对方放弃了租借领土的要求,甚至还以长州仅是日本一个藩国,财力薄弱,无力支付赔偿金为由将300万美元的赔偿金转嫁给了幕府方面。
为了避免刺激攘夷心切的孝明天皇,也只得硬着头皮扛下了这笔债务。有趣的是,在获得78.5万美元赔偿金后,美国政府却以美方实际损失不超过一万美元为由宣布这笔赔偿金非法,从未动用过这笔钱,并在明治维新后将其退还给了日本政府。
(作者:魏兵)
作者投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