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时期开封府“包青天”包拯,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廉洁公正,刚毅不屈,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名传千古。
而在西汉时期,也有这样一位“青天大老爷”,屡破大案,为民伸冤,百姓怀念,青史留名。
他,就是隽不疑。
谈吐不凡,征召青州刺史
隽不疑是渤海郡人,年轻时曾认真研究学习《春秋》,后来做了渤海郡的文学官,由于他言行举止十分讲究礼仪,因此名闻渤海郡。
汉武帝末年,隽不疑展示自己才能的的机会到了。
当时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汉武帝派暴胜之追捕盗贼,“威振州郡”。惺惺惜惺惺,英雄慕豪杰,暴胜之早听说渤海郡有一位隽不疑,名气很大,就想见识一下,他派人邀请隽不疑前来相见。
隽不疑知道面试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接到消息,整理好衣冠,佩剑而来。
暴胜之出门迎接,见隽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急忙请进厅堂。
隽不疑恭敬地说:“我久闻暴公子的威名,今日相见,十分荣幸。”
暴胜之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得吗?”
隽不疑道:“我认为,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恩威并施,方能建功立业。”
暴胜之一听这几句话,就知道隽不疑不是平庸之人,不禁肃然起敬,便向隽不疑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
双方相谈甚欢,直到夜晚隽不疑方才离去。
对于这样的人才,暴胜之当然不容错过,第二天,他就向皇帝上书推荐隽不疑。
思贤若渴的汉武帝当即用公车征召隽不疑,官拜青州刺史。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汉武帝没有想到,让隽不疑担任青州刺史,竟然在日后帮助了自己的儿子汉昭帝。
当机立断,挫败刘旦谋反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幼子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太子刘弗陵继位,让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心中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呢?
原来汉武帝的二子刘闳早在公元前110年去世,而太子刘据也在公元前91年死于巫蛊之祸。
两个哥哥已死,刘旦便有了想法,按照长幼有序的顺序,再怎么算,太子的位置非他莫属。
但他沉不住气,急于求成,上书请求进京宿卫,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下惹恼了汉武帝,削去刘旦封国的三个县,彻底打消了他当太子的念头。
因此,他怀疑汉昭帝继位是朝中大臣操纵的结果,便暗地里勾结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他们一方面暗中招兵买马,一方面派人到各郡县散布谣言,以动摇百姓视听。
山雨欲来风满楼,西汉王朝眼看就要遭受一场变故。但谁也没想到,燕王刘旦的庞大谋反计划,竟毁于隽不疑之手。
公元前86年八月,刘泽与刘旦密谋后,回到齐王封地,意图谋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起兵与刘旦响应。
事情紧锣密鼓地按照计划进行,但还未采取行动,谋反一事便被身边之人向隽不疑告发。
隽不疑得到消息,深感事关重大,他当机立断,一方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大批手下将刘泽及其党羽全部捕获,一方面将此事奏报朝廷。
汉昭帝下诏派朝廷官员追查此事,果然查出燕王谋反之事。汉昭帝念及骨肉恩情,免除燕王刘旦之罪,而将刘泽等人正法。
公正审案,深受官民敬重
隽不疑的当机立断,挫败了一起针对朝廷的谋反事件,居功甚伟,深受汉昭帝和辅政大臣霍光的赞赏。一道圣旨,将隽不疑提拔为京兆尹,并赏赐百万钱。
京兆尹治所在长安,相当于首都的市长,事务繁忙。
隽不疑兢兢业业,对每一个案件,都细细梳理,判罚分明,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京城里的官吏百姓都非常敬重他的威望,史载“京师吏民敬其威信”。
有一个细节可看出隽不疑审案的认真和公正。
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
如果隽不疑说平反的人有多数,他的母亲就十分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如果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为此不吃饭。
母亲的嘱托,百姓的心声,让隽不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不容丝毫有失,自然更是悉心有加,公正办案。
宋代林同在《贤者之贤二百四十首?隽不疑》一诗中赞扬道:“不疑固严吏,如不顺亲何。图得母喜笑,平反敢不多”。
临事不惑,拘捕假冒太子
隽不疑不仅对每一个案件明察秋毫,在大事上也是有理有据,处置果断。
公元前82年,有人乘坐黄牛车,插着黄旗,穿黄袍,戴黄帽,来到长安北门,自称太子刘据。
这里顺便简单说一下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嫡长子,其生母就是卫子夫,公元前122年立为太子。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等佞臣蒙蔽,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
一听到多年前自杀的太子刘据竟然还活着,朝野哗然。
汉昭帝听说此事,便下诏让文武官员前去辨认,围观的百姓有几万人。
文武官员见到那个人长相颇似刘据,一时之间,竟无人敢说话。
这时,隽不疑赶到了,他当即命令差役拘捕那人。
有人说:“等确定此人身份之后,再处理不迟。”
隽不疑说:“诸位,就算他是太子刘据,但他得罪先帝,逃跑自杀,那也是罪人。”
不由分说,将那人送进了监狱。
事后审查,果然是有人假冒太子行骗朝廷,混淆视听。
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十分赞赏隽不疑,大小官员也对此事的果断处理佩服有加,因此,隽不疑的名声日隆。
后来隽不疑因病辞官,死在家里。
他死后,京都长安的人都十分怀念他。
此后,另一位名臣赵广汉担任京兆尹时,曾经对人说:“我在禁止奸邪,办理吏民事务,乃至处理朝廷大事等方面都远不及隽不疑。”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汉有隽不疑,宋有“包青天”,他们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怀念和敬重,就是因为他们公正执法,善于替弱势群体做主,能为百姓带来希望。
文 |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者: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