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剑这种兵器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被称为“百兵之王”。自先秦以来,剑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兵器而运用到战争之中,并作为一种重要武器而大量装备。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剑似乎自汉代以后就逐渐离开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环首刀为代表的单手刀,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唐刀”也是由其发展而来,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唐刀与汉剑,两种当下最火爆的华夏短兵
其实,在唐朝灭亡后到元朝建立前这一段时间,曾经隐退战场的剑再次回归了战场,并成为了各政权麾下将帅士卒们的重要武器,甚至就连辽、夏、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也会用剑武装军队,其中西夏更是以“夏国剑”闻名四海。在影视作品中,游牧民族所经常使用的弯刀和衙役官差所携带的牛尾大片刀,前者要到南宋时期才出现,后者则要等到清代末期了。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登场的马刀和牛尾刀其实在两宋时期的中国还不甚流行
剑在两宋时期的“复兴”,究其原因,与两宋时期的战场形势是分不开的。经过了中唐以来中原王朝的持续衰落,关乎骑兵这一重要兵种强弱的主要产马区——陇右地区已被异族侵占,中原地区丧失了获得足够战马的渠道,骑兵也随之衰落了。
▲陇右地区亡于异族,使中原王朝丧失了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保障
骑兵的衰落,导致与骑兵有关的武器在军队中的装备也随之减少,反之步战武器则逐渐增加。刺击类兵器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剑因此重新成为了军队中的重要武器。
▲一把现存的宋代铁剑
剑在两宋时期复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重甲时代”的来临。隋唐以来,中原王朝的各种先进技术随着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不断向外传播。在统治者的支持甚至鼓励下,中原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手工业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宋代重甲
手工业发展的一大表现就是冶金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武器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钢铁兵器、甲胄的装备越来越多。与两汉时期相比,因为周边民族冶金水平低下所以汉朝军队可以“以一当三”甚至“以一当五”的时代,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
▲唐朝以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相继装备更精良的装备
通过对现存的辽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可以发现辽朝的冶铁工艺相当成熟,辽朝工匠已经掌握了建设炼铁高炉的技术。并且,根据对残留下来的铁渣的分析,辽朝工匠会对生铁“炒炼”以进行二次加工,可见此时辽朝工匠可能已经掌握了“炒钢”的技术。大量出土的辽代农具和铁制品,也间接说明了辽代冶铁业的发达。
▲辽代冶铁炉遗迹
面对越来越多的甲胄之士,持刀挥砍往往难以对其造成什么伤害,唯有刺击甲胄的缝隙方能对其造成伤害。因此,双面开刃、相对轻灵而适合刺击的剑,重新进入军队的装备序列也就不难理解了。在长兵器无用武之地的甲士混战中,剑这种轻便灵活并且能直击要害的武器,往往会获得欢迎。其原理,类似于板甲兴起后刺剑在欧洲的勃兴。
▲宋代持剑天王像
根据宋代兵书《武经总要》的记载,北宋时“近边臣乞制厚脊短身剑,军颇便其用”。因为混战中,长度过长的剑反而不善于灵活使用,长度较短才能灵活使用,拥有较厚的剑脊则是有利于增强剑的强度使其不易折断。可惜因为蒙元入主中原后,大量销毁汉人兵器,导致这种剑存世极少,对了解这种厚脊短身剑的真容有了一定困难。
▲《武经总要》中描绘的剑
好在这种厚脊、短身剑在宋朝的大敌辽朝的墓葬中也有发现,在霍林郭勒辽墓出土的一件辽代铁剑就是类似形制。其剑尖为三角形,横剖面为菱形,剑身宽3厘米,厚1.2厘米,全长53厘米。辽圣宗时,圣宗命汉人刘遂教授驻扎在幽州的神武军士兵剑法,可见为了应对宋军的剑士,辽军也有样学样,培养自己的剑士军队。
▲现存的辽代铁剑
因为剑在唐末以来的地位上升,很多有志于军旅的兵将甚至文人都争相学习剑术,并以高超的剑术扬名立万。如北宋初年的大将王彦升就以剑术扬名,也因其剑术高超,获得了一个“王剑儿”的称号。真宗时,代州有一名叫李光辅的进士善于剑术,宋真宗还对其予以表彰。
▲宋代绘画《朝元仙仗图》中描绘的宋剑
因为剑术在步战中的优势,剑术高超的人往往能够“以一当十”。北宋武将桑怿善于用剑,早年桑怿在郏城的时候,遇到郏城县尉缉拿强盗的队伍,桑怿与其同行。结果到了强盗的巢穴时,县尉退缩了,桑怿便一人拔剑冲进贼巢,杀死数个强盗后,剩下的强盗就全部投降了。将这些强盗送往官府后,桑怿听闻附近还有强盗,便一人去追缴,结果几番下来,临近州县的强盗一扫而光,桑怿也因功被升为郏城尉。
▲现存的宋代随葬品剑
当然,宋代的剑除了用作实战兵器,有时还被拿来作为表演的道具来威慑敌军。宋太宗亲征北汉时,宋军很快就打到了北汉国都太原城下并开始了围攻。宋太宗挑选了数百精兵,教授他们剑舞,在太原城下表演,城中的北汉人看到宋军剑舞,无不胆战心惊。所谓剑舞就是继承自唐代的“飞剑术”,具体表现为将剑掷向高空,再以各种姿势接剑,在旁人看来惊险无比。围攻太原时,恰逢辽朝使节前来,这番表演让辽朝使节也目瞪口呆。
▲攻城与剑舞表演,在宋军的双重打击下太原最终被攻克
随着蒙元王朝的建立,剑在军事上的发展又再次陷入了低潮。一方面因为蒙元以强大的骑兵集团获得天下,适合步战的剑对于蒙古人来说泛用性不强,所以装备量很小(一些剑术高超的蒙古勇士但是乐于在步战时使用剑作为武器,但是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种新的既适合刺击又适合劈砍的武器已经出现了,这就是在明、清两代将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军队中重要兵器的雁翎刀。“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这首明朝嘉靖皇帝写给重臣毛伯温的诗让很多了解的或者不了解的人,都知道了雁翎刀的威名。
▲现存的馆藏雁翎刀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