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4月,我有幸在混沌研习社的大课上听到《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的分享,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混沌:数据时代已到来》。9月份,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英文版出版,而美国版需要等到17年2月,感谢罗辑思维让我能在年前就读到中文版的《未来简史》。
本书先抛出了人类的新议题,然后通过三个篇章娓娓道来,第一部分是智人征服世界,第二部分是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第三部分为智人失去控制权。
数千年间,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的为:瘟疫、饥荒和战争,而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三大威胁基本都已被解决。虽然仍有人死于疾病,但人类平均寿命已从一个世纪前的30多岁增长到70余岁,而癌症、心脏病的高发,其实只是由于过于的人类,未能活到这个人类身体机能自然老化的年龄。地球上虽仍有人吃不饱饭,但哪怕非洲而言,也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饿死,可对应死于肥胖和糖尿病的人群却越来越多。21世纪,全球仍发生战争,也有恐怖分子的袭击,2012年全球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人,犯罪致死50万人),但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高达80万人,而上面提到的糖尿病,更是让150万丧失生命。
解决了数千年的威胁后,人类当然不会满足现状,而会寻找新的议题,比如: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第一眼看到作者抛出的这三个议题,让我有些吃惊,但看到接下来的脉络,其实也容易理解。上个世界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了40岁,当下虽然说做不到绝对的“不死”,但是这个时代的人类寿命延长这已是趋势,并且越来越长。仅这一点就影响诸多社会结构的改变,倘若一个人寿命到100岁,前5年处于混沌,然后20年学习,35年工作,当60岁退休后,还有后面40年如此长的一段时光,又该干点什么呢?另外,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避免了瘟疫、饥荒和战争后,追求幸福快乐当然是很好理解的事。而化身为神,其实是让读者吃惊的观点,而这也是本书对未来预测的核心,当大数据、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时候,人类将面临着从7万年前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为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回顾演化史,人类从一众动物中脱颖而出,不是由于身体机能的强壮,而是因为人类有虚构的能力,也就是想象力。如文字、货币这类虚构意义的能力,使得人类低成本构建大范围的合作,不断放大人的能力,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而现代的生物科学,更是证明了这个观点,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是没有灵魂的,也没有心灵,生物均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算法的集合,受百万年自然选择,衍变而来。
而人类虚构最大的意义之网则是宗教,宗教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故事,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一般人的合法性。宗教不等于迷信,只要人人都信,就没有“迷信”一说,并且宗教不是超自然的,不是非要相信“神”的。宗教不同于科学,其的出现,只是想巩固世俗的秩序。经过了数千轮的有神时代,人类被认为是神造的,而当下的际遇,都被认定为上帝或佛祖的安排,可当进化论出现后,无疑让这个想象体破碎,人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世间不存在上帝、佛祖和那些神。
上帝已死,但社会并未崩溃,因为人类又凝聚了一个新的宗教,那就是我们当下处于的人文主义。既然我们处于的世界,周遭发生的一切不是上帝所安排的,那么我们就关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找出意义吧。于是,人文主义在各领域有了新的教条,比如伦理方面:感觉对了,那就做吧,同性恋不影响他人,两人喜欢,有何不可?政治方面: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没有了强烈神话色彩的统治者。经济方面:顾客永远是对的,由于消费者更关注鸡肉的价格,所以出现了那种走不动路的肉鸡。教育方面:自己去想,以前的接受教育者需要顺从、背诵经文,而现代教育则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可随着科学这几百年的发展,生命科学发现,“自由个人”也是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只要运算确实,机器的组成硅基,与人类的组成碳基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而大量的案例证明,人类引以为傲的意识,是可以认为进行刺激产生的,有人说,艺术或许是人类最后的圣殿,但不幸的是艺术也是算法的产物。于是作者大胆预测,接下来到来的新宗教为数据主义,一切都是数据至上。数据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威胁,数据不在乎我们的主观需求,我们也永远无法理解数据系统。数据主义将人类的体验、感官,均视为数据模式,无视了人的权威和意义来源,而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数据,神人将出现,而现有人类这种生物就会自然淘汰,成为一般生物。
而作者在写文全书后,坦言预测并不是比谁说的更准,而是要对当下产生作用,以改变未来。就像马克思主义,虽然预言没有实现,但是这个理论的实现,使工人阶级有了团结一致争取权利的思想资源,改善了自己在社会资源中的分配位置,对于历史的发展,也是产生了真实的扭转力量。
读完整部书,实则有些压抑,但又有些豁然开朗之感。
重新理解了宗教,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而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就是宗教:1.它有一套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变的到的法规,要求人们必须遵守。2.它给人们一个许诺:只要你遵从这套法规,就会有什么好处。3.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对数据宗教这一新概念,有了认知,1.数据主义者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体,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2.要把一切连接到系统,就连那些不想连入的异端也不例外。对数据主义来说,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由设计者变成芯片,再变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
读历史,思考未来,对我们的帮助是审视当下。
21世纪,每个人独一无二、各有价值的的观点,逐渐成为了明日黄花。当下人类已经逐渐失去了经济、军事上的用途,比如战争在五十年前,参与人数的差距还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可当下科技武器只需要那么少量人研制,一个人按下按钮,就可将一片区域从地球上抹去。整个社会体系中,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更多是针对那些独特价值的人。纵观历史,富人享有许多社会、政治优势,但与穷人之间未出现真正重大的生物差距,而当下正在衍变。我们反感富人的炫富,但其实这也算两类人群的连接,可是当下已经出现一些富人阶层,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于出现在大众眼前,因为认知的差异,逐步的分裂为两类人。
21世界主要的经济问题,或许就是大部分人将变成无用,多余的的人该去干什么?这几天发布的我国2017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人,而每年六月都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2013年牛津大学发布的《就业的未来》中预测,2033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从业人员大概99%会失业,收银员97%、厨师96%、服务员94%、导游91%、司机89%、安保人员84%。无论是否会被验证,机器逐步取代人的工作是毫无争议的,前一阶段机器虽有力量,但人有认知能力,于是人类的职业逐步从农业、工业往服务业转型,美国如今的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已高达80%,而农业的从业人数不到2%。可当下机器算法在记忆、分析和辨识等模上不仅赶上人类,还在超越人类,人类与机器相比似乎没有更大的优势。而服务业中,金融从业者受到的冲击已较为明显,另外当用户可以通过算法,自己订到最便宜的机票,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
如何去做
正如我昨天影评《降临》这部电影是,引用原著小说中的一句话,“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痛苦满怀。”
当得知我们与动物、甚至一台计算机没有区别,而所有的意识都是虚幻的构想,我们当然会陷入迷茫与困惑,可谓是思维方式的坍塌。但是既然虚构能力是智人在动物界脱颖而出的能力,我们还不如继续陷入其中,比如美国一面崇尚科学,可总统就职时,还要把手放在《圣经》之上宣读誓言。我很认同万维刚老师的观点,继续维护认为有价值的想象体,并且继续追问自己内心到底想什么。
但正因为知道了来龙去脉,当某个想象共同体,让我去牺牲自己或者别人的生命去维护它,我不干;我的所有主观体验,以及解读,但只是一个主观看法,我不能执着其中;当面临重大的选择之时,我会告诫自己,我内心那个最强大的声音,可能是错的。
年前读的最后一本书,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