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节日更成了刺激人们消费的手段,于是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干的节日大行其道,光棍节、购物节等一些现代自创的节日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不过要在这些节日当中选出一个最终国人喜爱的节日,那么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春节。
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贴上大红的春联,一来烘托节日氛围,二来期待明年有个好兆头。那么第一幅春联是怎么诞生的呢?
贴春联是过年的乐趣之一(摘自“影像传媒”。作者:太阳黑)
要说春联,首先得说桃符,桃符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为了驱鬼压邪,期盼来年有好收成,那时每逢过年,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上悬挂两块桃符。桃符是大小不等的木块,用木质极硬也象征吉祥的桃木制成,制成后,工匠们再用工具在桃符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的名字,据说他们都是专驱鬼魔的神仙。后来,桃符得到了发展,人们不再局限在桃符上刻这两位神仙的名字,渐渐地开始把自己对来年的期望刻在桃符上,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转眼到了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统治时期。孟昶是一位具有文艺范的皇帝,喜欢诗词歌赋。他是匆忙中即位的,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坐稳了皇帝宝座,改年号为广政。
这一年的春节,后蜀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过年的氛围十分浓郁。按蜀地风俗,每岁岁除(年尾)时都要请读书人写两句吉祥话,刻在桃符上。皇宫也不例外,除夕晚上,宫中待从找到孟昶,请示宫中悬挂桃符题词事宜,孟昶下诏让翰林学士幸寅逊来办这事。
桃符(网络图)
幸寅逊不敢怠慢,立即张笔题写,可他对此似乎不太尽心,也可能每年桃符的内容已经成了模式,他没加思索就按旧例写了几幅。侍从赶紧让工匠刻好,然后和幸寅逊一起呈给孟昶御览。
此时,孟昶正兴致勃勃地和皇后赏灯,看到侍从送来桃木,更觉得锦上添花。可他看到内容时,却皱起了眉头,幸寅逊所题桃符,都是一些陈词滥调,什么“一元初始,万象更新”“过往诸神,佑我大蜀”啊,他看后非常不满意。幸寅逊见皇上一皱眉,顿时吓得够呛,急忙跪下认罪,希望皇上能再给他一次机会重写。
见幸寅逊如此紧张,盂昶笑了,对他说:“爱卿不必惊慌,朕不怪你,往年都是这么写的。”幸寅逊见孟昶没有怪罪,顿时轻松了不少。为了博孟昶开心,他便对孟昶说:“皇上乃当今文坛领军人物,辞赋天下第一,微臣斗胆请陛下惠赐一幅给我们臣子作为样板,不知陛下可否恩准?”
现场写春联(网络图)
孟昶一听这话,立即来了精神,爽快地答应下来。他提笔在手,沉思了片刻,随手写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个大字。书写完毕,众人惊呼,叫好声不断。
幸寅逊见孟昶写了了好辞,灵机一动,跪下对孟昶说:“陛下,将这副联语刻在桃符上挂在宫中,国家定会繁荣昌盛,万世安邦啊!”孟昶听后更加高兴了,欣然同意。可侍从一看时辰,马上就到明年了,刻在桃符上根本来不及了,当即奏请孟昶看怎么办。
“就用朕的御笔,把它裁成两幅,贴在寝宫的门上,左右各一张。”众臣见皇上如此开明,纷纷谢恩的同时赞扬其开创了又一文化形式。
少林寺过年贴春联(网络图)
这时,一位大臣大声地请示:“陛下,这是前无古人之事,请陛下赐名。”大家纷纷附和。孟昶思忖了片刻,恰好一眼看到他写的那十个字中最后的一个字,灵机一动便说:“就叫它春联吧,一来嘛,朕亲笔所书中有个‘春’字,二来嘛,岁除又称春节,春节时所挂之联,岂不正可名之曰‘春联’!”
据传,宫中挂出春联后,当夜便向各地传出消息,各地官员不敢怠慢,连夜挨家挨户告之挂春联,第二天,整个蜀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至此,春联正式走进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直到今天,过年贴春联,仍然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俗。
知道日报春节专题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