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那些难忘的画面,你还记得吗?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全国上下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80年代

改革开放后,大批务工人员南下,形成了春运期间全国性的“民工流”,1984年《人民日报》报道客流量已达6亿多人次。那时候火车票非常稀缺,铁路部门为了应对客流高峰,将运货的闷罐车改为客运车,车内没有座位只有少数小铁窗,环境十分恶劣。

90年代

“大哥大”1987年进入中国,90年代风靡全国,是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只有富裕的大老板才用得起,那时候的车厢是可以吸烟的。

1998年湖南大雪,京广线客运中断,30万民工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盲流和冲突不断发生,直到铁路修复之后才缓解危机。

2001-2003

2001年,春运返工潮的广州火车站,下车的人流从这里奔向各个角落,车站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2003年,广铁公安千余警力在广州、深圳、东莞东等火车站售票处,展开围剿黄牛党的“天网行动”,被逮住的票贩子中居然还有小孩,黄牛党大肆囤票,转手高价卖出。

2004-2006

2004年,全国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并且在京广线、京沪线等增开了19对直达特快列车,但仍不能避免车厢拥堵的现象。

国务院在春运中首次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春运秩序虽有好转,但仍有从车窗爬入车内的现象,“中国式春运”成了特有的标签。

2008年雪灾

2008年,中国百年一遇大面积降雪,天寒地冻、交通瘫痪,20万民众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多趟列出被困半路,人们焦急地等待了列车抵达车站。

冰雪11天,数万名公安干警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来维持秩序,部分群众体力不支倒了下来,被人群抬高救出。

2009-2011

2011年,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白先生无语凝噎。

2011年,十万摩托大军从广东肇庆返乡回广西,警车在前方开道护行,国道沿线设置了23个长途驿站,为民工提供暖炉和食宿。

2012-2013

2011年7月23日甬温特大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2012年高铁进入为期一年的“减速疗伤”,铁路运输转向稳中求进。

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网络售票全面开放,那一年的春节来得比以往都早,不会网上购票的民工们只能排起长队。

2014-2015

2014年春运,40天内36亿人次大迁徙,再次刷新了春运的最高纪录,铁路主干线多趟列车出现超员30%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高铁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方式,让春运有了较大的改观。

2016

高铁的盛行大大增加了铁路运输系统的运力,但仍无法满足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客流量,实名制和规范化管理铲除了黄牛党的生存之地,“人多、票难买”的现象依旧存在,网民们纷纷向抢票软件靠拢,网络抢票迅速盛行起来。

从最早的1954年铁道部提出春节运输以来,中国人民在春运的路上拥堵了60年之久,不可否认,这些现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春运的变化,折射的是我们生活前进的步伐。

所有异乡漂泊的日子都是为了“这一天”

回家,不是终点的方向,而是让希望更有力量!

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一顿暖心的年夜饭。

还在工作的你,买到回家的票了吗?

正义猫衷心祝愿小伙伴们:

回乡一路顺风,家人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