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营收首降刮出什么风向?

头戴中国制造业明星光环,以代工者身份崛起的富士康终于没能抵住人工等成本上升等压力。2017年1月11日,富士康宣布,自1991年上市以来年度营收首次下滑。富士康数据显示,富士康2016年收入为新台币4.356万亿元(合1363.8亿美元),同比下滑2.81%。

不仅营收首次下滑,而且富士康的利润早已出现下跌征兆。截至2016年9月30日三季度,富士康净利润为新台币346亿元(约合10.9亿美元),同比下滑8.7%。

富士康业务蓬勃发展是从大陆“起家”的。1988年,借着两岸结束隔绝状态、恢复民间交流合作的历史性契机,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名为“富士康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随后20多年,富士康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心切,特别是把港澳台上视为“金元宝”,在税收、土地、融资贷款等方面开出几乎是击穿底线的超级优惠条件。坐享优惠政策和低人工成本的红利,富士康承接着各路高科技公司一波又一波的订单,从笔记本电脑到苹果手机,从数码相机到LED照明。富士康被誉为全球第一代工企业。不仅赚到盆满钵满,而且风光无限。掌门人郭台铭走到哪里都是超级贵宾。

虽然这次有分析认为,富士康营收首次下滑原因是苹果手机销量下滑与收购夏普关系密切。但从本质上讲,这都是表面原因与表面现象。 

从去年就传出代工企业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根本性原因是中国大陆劳动力红利正在快速消失,代工企业成本大幅度上扬。同时,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人们包括劳动力的内在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职业规划上,不仅追求物质薪酬待遇,更主要的是追求职业前景、晋升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而代工企业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化劳动,使得劳动者看不到前途与职业前景。在这种情况下,代工企业必将在中国大陆陷入困境。一批外企搬走到东南亚也是这个原因。

未来情况或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劳动力红利或将彻底消失殆尽,劳动力缺乏或成为常态。另一方面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以美国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正在督促海外美国企业回本土。苹果电子消费品加工虽然没有明确回美国去,但最终也将会妥协,否则必将遭受回流美国商品被征收高额关税的情况。

曾记得富士康也曾表示考虑到美国设立加工厂。但是,如果从中国大陆劳动力红利消失的角度分析,可能对富士康制约更大。日前,曹德旺表示,美国蓝领工人成本是中国的八倍,而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厂富士康根本无法承受。赴美建厂代加工是一条死路。

从更深远的角度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快速升级,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全面颠覆旧有经济业态。这种颠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已经开始带来各个方面的全面变革,其中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劳动力就业只能到企业等机构里按照8小时工作制就业。时间、空间等是强约束的。但在新经济模式下,劳动者或开个网店,或建个网站,或开个滴滴、优步网约车,各种灵活的就业机会与方式或慢慢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这对类似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带来的冲击最大。

怎么办?出路在于拥抱互联网新科技。对于富士康来说,大力快速推进工业机器人以及智能机器人是出路。因为富士康已经有了较厚的原始积累。机器人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却是一劳永逸的。不过对于中小型加工企业转型难度较大。

从富士康营收首次下滑看,在工业4.0与新经济扑面而来的当代,所有经济体都要快速适应,快速转换观念与快速转型。否则,命运只能是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