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身世三大谜局和晚明惊世变局

1368年,大明帝国公司正式开业。

朱元璋想开万年老店,但又随时担心老朱家家族公司的寿命不永,于是就很委婉地请教了足智多谋的刘伯温,让他掐指算算,大明公司寿诞几何。

说起这刘伯温,正史上说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朱元璋把他比作天下第一谋臣张良;

老百姓却把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不敢说万年老店是清秋大梦,所以回答得更委婉:他给这位半文盲的开国董事长出了个谜语。

这个谜语实际上是一则预言,今天还保存在托名刘伯温所著的《烧饼歌》中。

《烧饼歌》是一部隐语大全,对中华几千年的政治兴衰进行了全时段预测。

说到明朝的时候,有这么两句话: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这八千女鬼是谁呢?他为什么又有如此强大能量淆乱朝纲,破坏法律?

八千女鬼是个拆字谜,四个字合起来就是“魏”。

天下姓魏的人多了去了,那这改变历史的人究竟是谁呢?

传说中刘伯温又做了第二次预言。

据说,刘伯温还写了一本书,名气远远大于《烧饼歌》,叫《推背图》。

《推背图》第三十一象的颂词有四句:

忠臣贤士尽沉沦

天启其衷乩更纷

纵有胸怀光坦白

乾坤不属旧明君

这颂词不仅指出了明朝灭亡的必然命运,还把天启皇帝和淆乱朝纲人的名字点出来了。

八千女鬼是“魏”,加上颂词的隐语,这人就是天启年间著名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魏忠贤!

我们必须阐明立场,什么刘伯温,什么预言,什么隐语,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历史解释,算不上正史,更不是历史的本相。

但它却通过民间的独特角度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和立场。

魏忠贤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这名字都如雷贯耳;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他都是断送大明王朝国运的罪魁祸首,成为邪恶、暴虐、阴谋的代名词。

说起魏忠贤,他早期人生的三大谜局直到今天都还引发无数的猜疑和多样的解释,还引发了晚明政治斗争的惊世变局。

第一大谜,魏忠贤的身世。

按理说,一个人的身世显赫不显赫是一回事,但总得有自己的父母。

遗憾的是,魏忠贤知道母亲是谁,至于谁是父亲,他自己永远都没搞清楚。至今,我们能找到的有两种版本。

一个是江湖版,著名代表是流行小说《梼杌闲评》,说魏忠贤的父亲有两个:生物学父亲叫魏云卿,是江苏班的男神级演员,以前叫戏子;法律上的父亲叫魏丑驴,是山东的打把势艺人。

他的母亲叫侯一娘,也是女艺人。这男神级戏子遇见女神级艺人,免不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和绯闻,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儿子。

另一个是学术版,由魏忠贤的老搭档、老朋友刘若愚提供。

作为阉党,刘若愚本来应该被碎尸万段,至少也逃不了发配充军,但因为认罪态度好,有知识有文化,所以将功赎罪,靠写揭发材料保住了身家性命。

于是就有了一本书,叫《酌中志》。

根据刘若愚的记载,魏忠贤的父亲叫魏志敏,母亲刘氏,两人都是农民。魏志敏拼死拼活赶不上小康,于是只身到城里打工,成了农民工,刘氏和魏忠贤就成了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

两个版本孰真孰假?

有的历史学者力挺《梼杌闲评》,说魏忠贤从小就淘气贪玩,长大后吃喝嫖赌,幸好英国人的鸦片还没过来,否则那就是五毒俱全了。如果是农民的儿子,有这本钱吗?

更何况,魏忠贤人长得特帅,多才多艺,唱歌、弹琴、下棋、踢球,样样胜人一筹。

那时候,义务教育都还没普及,农村更没有所谓的兴趣班、才艺班,你说两个农民,能生出、养出这样的儿子吗?

这说法不靠谱。我的理由是:

1、

《梼杌闲评》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属于“小说家言”,是野史,人为编造、添加、想象的成分太浓,带有严重的道德偏向;而作为魏忠贤的心腹,刘若愚的《酌中志》算得上是最接近真实的记载。刘若愚可能在涉及罪行的时候美化、修饰自己,但在表述魏忠贤身世时,只需秉笔直书,没有必要去回避、隐讳什么,更不怕已经粉身碎骨的魏忠贤僵尸复活,爬起来找他算账。

2、

至于魏忠贤的四毒俱全所需要的花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魏忠贤在家中属于最小的孩子,史书说他从小就百般伶俐,长得又乖巧,父亲打工的钱,母亲织布的钱,哥哥打工的钱,几乎都化在他身上了;何况,魏忠贤成人后,还自己外出打工挣钱,只是那钱从来没进过包,从没进过家门。二是魏忠贤成年后结识的都是些社会闲杂人员,没工作、没收入,有事帮闲、无事偷盗,属于典型的社会底层,尽管四毒俱全,但消费水平并不高。无非是别人喝茅台,他们喝红星;别人抽九五至尊,他们抽红塔山;别人找大牌追星拉风,他们找闲花野草贪玩尽兴。

3、

要说农民生不出帅气、聪明、多才多艺的儿子,这说法一般人过过嘴瘾可以,但历史学家这样说,算得上是自降身份了。只需看看今天那些出生草根的小鲜肉,根本不用到韩国整形塑形,走到哪儿,刮得都是一派天然清爽无害的韩风。

第二大谜,魏忠贤的姓和名。

这个谜语基本上已经有解了,我们理理线索就行。

爹是谁说不清楚,算得上是悲剧;如果连姓名都要翻来覆去折腾,花飞花谢迷蒙天,那就是人生的惨剧了。很不幸,魏忠贤悲剧、惨剧都遭遇了。

魏忠贤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正史上没记载他的姓名。根据《梼杌闲评》的说法,男神级和女神级两个演艺圈的人先邂逅放电,再劈腿出轨,于是就有了一个儿子。

还好,孩子的另一个爹刚好也姓魏,省去了侯一娘的麻烦,就给儿子取名魏进忠。

后来,法律上的父亲魏丑驴被强盗所杀,为养家糊口,侯一娘又带着儿子改嫁到姓李的门下,魏进忠变成了李进忠。

再后来,发迹后的李进忠,因为和皇帝奶妈客巴巴有了一层特殊的粉红色关系,天启二年,由皇帝赐名 “忠贤”,恩准恢复魏姓,才算一锤定音,认祖归宗,名归正传,然后就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三大谜,魏忠贤的文化水平。

为什么把这一点作为谜?

因为在明代,魏忠贤沦为文盲很奇怪,既不是他的智商有问题;也不是他的家穷得交不了学费。

即便按照《梼杌闲评》的版本,他爹妈都是刷脸吃饭的帅哥美女,供养孩子读书绝对没问题。

如果按照刘若愚的版本,那就更没问题。

根据宋起凤《稗史》记载,魏忠贤从小“多机变,有小才”。

这样的孩子放今天,只要好好读书,勤学苦练,弄不好就可以拿个奥赛冠军或什么金奖,保送北大清华没问题。

但翻检正史、野史,我们发现,那时候虽然没有义务教育,但也没有昂贵的择校费、培训费;魏家有田有地,算不上富足,但也不至于穷到连学费都交不起。古人的学费就是几块风干的老腊肉,叫“束脩”。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魏忠贤从小被娇惯,野性十足,学堂不是他的天堂,子曰诗云一字不学,一句不懂,偷水果、掏鸟蛋倒是样样精通,终于把自己弄成了一个野孩子、大文盲。

不管怎样,结局是铁定的:魏忠贤是个文盲,并且是彻头彻尾的文盲,史书说他是“目不识丁”,以至于后来主持国家大政时,所有的奏章都要人念给他听。

魏忠贤早期人生的三大谜局,有些是他自己私人订制的,防范别人炒作传播,有损人格尊严;但有些是当时和后世人的添加附会,目的就是丑化,意在说明他从小就是贱种,长大后节操碎一地,那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设谜局的人,也有了揭秘局的人。揭来揭去,侵害个人隐私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惊天的政治缠斗。

魏忠贤对那些自命清高的高级知识分子充满了本能的排斥和仇恨。

来自草根的他,烂命一条,无名无位,可以自卑自贱。

但一旦功成名就,麻雀变孔雀,就自卑变自大,自贱变自强,特别爱护羽毛,对早期人生的屈辱悲伤千遮万掩,偏偏东林党人特别喜欢扒拉隐私,大搞人肉搜索,还搞有赏猜谜,非要一根一根拔掉他的羽毛,让他还原成草鸡,这就是魏忠贤和东林党生死对决的最强劲驱动力!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刘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