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老人用二维码乞讨的视频刷爆网络。在视频中,老者不卑不亢的用二维码祈祷,相对于施舍者脸上兴奋之情,老者更是一副淡定。施舍者好比发现了新大陆,一个个拿出手机纷纷扫描付款。老人用二维码乞讨这个点子,是得到了旁人的指点。为此,花了几百元购置了新手机,打印了二维码贴在用来乞讨的水杯上。针对扫描不成功的,还特意拿出手机保存好的二维码让别人来扫。这是老人九年多乞讨生活中首次用二维码进行乞讨,但却引起了国民的轰动,各家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这个全民娱乐化的时代,明星的花边新闻都渐渐被人所麻木,而此类新闻却如霾后的蓝天,给人一种细柔的小清新之感。
这条新闻中,有的人看到了乐趣,有的人感受到了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强大推力,可这位老人的做法,其实给无数人扇了一个狠狠的嘴巴?那种痛感,如流星飞逝,昙花一现,可却真真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内心之痛。世俗之下的人们,只是习惯了选择麻木应对。好好反思一下,这位老人真的与己无关吗?他到底扇了谁的嘴巴?
巴掌扇给了家长,痛却留给了孩子。有些家长自己不上进,老是沉醉在之前的世界里,用自己成长时的背景,经验来教育小孩,自然小孩是难以接受的。每天回家后就是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电影,打麻将,却口口声声要小孩好好学习,这是极富讽刺的一种行为。老人在得知乞讨越来越难的背景下,亦能寻求改变,去成长,去接触新事物,作为家长,老是说关爱孩子,可你为什么不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选择与其一起学习,在他需要支持的时候能像个百变能手,像孙悟空一样,而不是老是说:我不懂,我不会,怎么现在都学这些东西了?怎么现在题目都出这么难了?请不要再说代沟了,那是你不思进取,跟小孩的距离越来越远。请不要再说青春叛逆期,那是因为你不去了解青少年心理学,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把这个帽子全扣给了孩子,他承受的起吗?什么时候能多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能身先士卒关注自身的成长,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更加健康快乐。
巴掌扇给了职场上的老油条。在职场上,有一部分人,倚老卖老,职场遇到了天花板,就怨天尤人,抱怨行业环境,抱怨老板,抱怨上级领导,唯独不去反思自身,不去思考解决之道,典型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谓经验,只是某个时期的特定产物,在市场变化不快的时代,经验可以用上很多年,可现在今非昔比了,现在最大的不变就是变。招不到人,就怪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员工流失率大,就怪现在的人浮躁。业绩不好就怪经济下行,等等,对于这些职场老油条来说,似乎成长只是新员工的事情,是年轻人的事情。作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深圳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社会,都能拥抱新时代,懂得去投资自己,去武装自己,你凭什么就不能去改变呢?难道这个巴掌不该甩过来吗?陈旧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当下,所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武装自己的大脑。
巴掌扇给了那些迷茫的老板。是什么让老板们开始变得迷茫?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市场的急速变化,业务急剧下降。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一把匕首狠狠的插向了那些不创新、不求变的老板的心脏。不是这个时代要来迎合企业,而是企业要适应这个时代。现在的客户早已不是往日的客户,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思路活跃,对产品要求高,对服务要求更高,讲究体验感,讲究新颖趣味,乐于分享,很有主见。深圳这位乞讨的老者,在面对很多人习惯二维码支付而口袋没有什么零钱的背景下;在面对有些人想施舍,可身上只有10元或者更大的票,因此不愿意施舍的现实情况下,以施舍者为中心,想施舍者所想,急施舍者之所急,用一个简单的二维码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老人用创新思维,在乞讨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里硬是走出了一条经营创新之路,而作为企业老板,怎么就不能来拥抱这个时代,来追赶这个时代呢?老人是在旁人的指点下获得了二维码乞讨的点子,作为老板是否还局限于自己狭小的圈子,是否可以考虑走出去,多结识一些培训师,咨询专家,律师,会计师等等,这些专业人士就好比智囊团,往往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意见,而这些意见极有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乞讨的老人好似一位天使,用其行动告诉我们改变的的价值。如果老人的这一巴掌扇过来,你觉得痛了,你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想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学着跟老人一样,去投资自己吧!从思维模式开始,当有一天你收获成功之时,定会感谢这位老人,他便是你命中的贵人。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条茶饭之后的八卦新闻,那么,该干嘛就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