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又快到大年三十了。上班族都期待着的小长假。
中国古时候的人们有没有假期?她们的假期是多长呢?
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时期,曾经颁布《假宁令》,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春节,意思是说。春节和冬至分别放假七天。唐朝的春节黄金周,高速是绝对免费的。
唐朝春节七天假是按照“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即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与初一之后各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当天,刚好七天。也就是从腊月二十八放到正月初四,初五开始上班,这样规定似乎更合理。唐朝的官员要辛苦些,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提早上朝给皇帝拜年;地方行政长官春节期间必须在衙门值班,不能回家,家人则可以到衙门里与之团聚。唐代田园派诗人韦应物曾经做过苏州刺史,他写过一首《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淮滨益时候,了似仲秋月。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大意是说:自从做了县太爷,就没回家过过年,头发白了,没心思观赏春秋景物,衙门里冷冷清清,无聊得很,想念亲友的日子也没有个头儿。前文提到的唐德宗也写过一首《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接受了百官拜年,还阅了兵,忙了一天,意犹未尽。唐德宗安史之乱以后登基,接手的是个烂摊子,比较勤勉。他在位期间,文武群臣实行单双日休假,单日上朝,双日休假,七天假期只能休四天。
宋朝基本沿用了唐朝春节放假的做法,也是七天假,正月初一前后各三天。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宋太宗至宋真宗(976-1022年)时,春节、冬至、寒食均是七天假期。中秋、重阳、端午、七夕等等节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宋代的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三个时段,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也一度放七天假。
宋代地方官比较幸福,每年腊月二十“封印”回家过年,正月二十“开印”,放假一个月。朝廷大臣初一要上朝,不得请假。大三十吃完团圆饭守完岁打个盹儿,正月初一凌晨就得赶往皇宫,参加“正旦大朝会”,跟皇帝老儿拜年,届时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献礼。皇帝赏赐每人一朵花,插在官帽上。宋代放假费时,著名大臣包拯包文正曾经曾经将春节七天长假改为五日。据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包拯为三司使,上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包拯是个工作狂,宋仁宗时他当过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所以他上书仁宗皇帝,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缩减为五天。此举招致绝大多数官员不满,宋哲宗时,春节假期又恢复到了七天。
到了明清时期,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等,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不过,到了清朝公务员的“黄金月”还是有的。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假又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贯通,前后也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每至封印之日,官员们都会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
古代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国家体制之外的其他阶层特别是农民没有放假的规定。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农民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有一定的假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日”也会放假。不过对于农民来讲,可以因农时而自主支配时间,放不放假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