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冬起,雾霾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当雾霾侵入我们的视野,各种雾霾照片也开始侵占我们的朋友圈,人们纷纷拍下雾霾照片,开始秀自己周围如“仙境”的“自然风光”。
然而我们对这种异常天气现象认识足够吗?通过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纪录片,我们看到了她自己背着收集器一天的实验以及对肺癌患者的采访录像,直观的看到那些能在我们体内沉积的小黑块,我们知道雾霾是潜伏着的杀手。然而这样的认知也只是浅表层的了解,分不清“雾”与“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没有认识到雾霾毒性,放任自己暴露在重度雾霾的环境中也是大有人在。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更加科学的来认识一下,常伴我们身边的雾霾。
到底什么是雾霾?
“霾”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与今日的雾霾不同,它对古代人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只是限制了人们的可视范围,它是风、雨、土的混合形态,并不像今日雾霾有如此可怕的毒性。
如今的雾霾,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PM),如硫酸盐、硝酸盐等无机成分,有机气溶胶粒子等有机成分,细菌、病菌、霉菌等生物物质,以及微量金属元素、碳元素等。而对我们人体毒性最大的便是我们常说的PM2.5。
雾霾对我们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霾是颗粒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因不能及时清除干净,便易在人体沉积。首先受到伤害的便是我们的呼吸道。霾易引起急性病的发作。健康人呼吸道有过多霾颗粒的沉积会感染上急性病,而已经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群体则有极大可能性由慢性疾病转变为急性疾病或者急性加重,从而导致肺功能下降。即使现代医疗技术发达,但我们仍处于谈癌色变的阶段,也许将来的医疗技术能在抗癌方面取得突破,但肺癌目前仍是我国死亡率高发的疾病,同时对于有癌症患者的家庭来说,癌症治疗也是相当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雾霾对心脑血管系统也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吸入雾霾可导致机体慢性缺氧,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不能正常进行。且雾霾天气导致低气压易使人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等,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此外,有研究表明,有毒空气与男子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最后,雾霾天还会成为传染病的保护衣。近地层紫外线因雾霾而受到削减,使空气中具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活性增强,从而传染病发病率升高。
如何对雾霾致病进行诊疗与防治?
现实可行的方法便是避免暴露在雾霾环境中。但雾霾影响的范围之广也使这样简单的方法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对于生活在雾霾势力范围内的我们往往是避无可避。减轻雾霾损害的方法便是注意养护。因为雾霾最先损害的是我们的肺,所以我们可以用辛散、清解之法治肺。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医疗等技术手段,收集与雾霾相关的各种流行病症状和体征,从而总结得出雾霾致病的靶器官为临床诊治提供基础。在把药物应用到临床治疗前,还需经过动物实验。目前已有部分应用城市灰霾颗粒、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雾霾可诱导氧化应激反应,诱导促炎因子表达。
雾霾从何而来?又如何消除?
柴静在纪录片中提到雾霾的一大来源在于钢铁、煤炭等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排放。因为科技限制和商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有毒物质排放一时难以根除。
要提高能源生产的科学技术,需要国家的经济等各方面支持,同时,技术成本的提高也意味着能源价格的提升,这需要消费群众自发选择环保型能源。针对商家不遵守国家规定,还需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以更加雷霆的手段是商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且可以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监督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使得商家找不到监管的疏漏。
应当改进现有能源结构,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供给多元化,充分利用传统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使用优质能源特别是优质煤和优质油。
雾霾笼罩在城市的上空,遮挡的是人们的视线。而当雾霾笼罩在人们的心灵上空,遮挡的是人们的希望。更加科学的知霾防霾治霾是我们对抗雾霾的法宝。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徐健聪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