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会“装病”的隐忍牛人,没有之一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着调”,三国鼎立了近半个世纪,最后“顶出来”一个西晋王朝。

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叫司马炎,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上台就追封他的父亲、伯父和祖父为皇帝,因为司马家的基业是这两代三人创下来的。

尤其是他的祖父,堪称司马家族基业的奠基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后人给他起了一个深沉而阴险的外号--冢虎。

能够改变家族命运的人那绝对是牛人,司马懿一生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和深思的东西太多了,以本文的篇幅是绝对是讲不完的,所以本文重点分享司马懿的一个绝技——装病!

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装病”这个绝技呢?

因为装病改变了司马懿的命运。不信,且看下文。


根据历史史实,司马懿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装病,第一次是在年轻还没有“出道”的时候,骗的不是别人,正是伟大的奸雄曹操。

敢跟曹操斗心眼,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可想而知。

曹操迎接汉献帝到了许昌,有了皇帝这张“王牌”,曹操可以名正言顺的招贤纳士发展自己的势力了,而且曹操刚刚打败了他的“小伙伴”袁绍(小时候曹操和袁绍是玩伴),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无数士族子弟们抢着抱曹操大腿。

因为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有知遇之恩,所以曹操打算投桃报李,也提拔一下司马家族的人。

“听说河内郡有个叫司马朗的小伙子不错,给他安排个司空掾蜀的职位吧。”

曹操淡定的下达了他的认命令,站在一旁的荀彧立刻补充到: “听说他的弟弟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也十分优秀啊。”

曹操从不怀疑荀彧的眼光,大手一挥: “那就把司马懿也带上吧。”

这一年司马懿22岁。

能入得了荀彧法眼一定不是一般人,荀彧先后给曹操推荐了多名优秀的谋士,如郭嘉、钟繇、荀攸等人,哪一个不是曹操集团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此时司马懿已经是小有盛名。

正常套路就是司马懿欣然接受曹操的赏识,然后中规中矩的上班工作,司马朗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司马懿就是那么出乎意料,果断拒绝了曹操,理由是自己得了风痹,不能够走马上任,要在家休息。

风痹这种病使人身体环节疼痛而无法行走,司马懿就开始了在家卧床的日子。司马懿知道自己必须要装的无懈可击,装的比真的还要真,因为曹操绝对不是好骗的,一旦败露那就是杀身之祸。

司马懿想的没错,这种把戏在曹操那根本不入流,曹操心想“跟我玩诡计,我到要看看你怎么收场。”于是曹操安排了一名探马,让他前去窥探司马懿行踪,揭穿他装病的诡计。

探马在司马懿家附近潜伏了几天就受不了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司马懿凄惨的哀嚎把他折磨的几乎崩溃。

所以他急忙赶回去如实地向曹操汇报了司马懿的病情,曹操眯着眼睛点点头,虽然他很不相信探马的情报,但是一下子也找不出破绽,只能就此作罢。

当然了,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可能过分在意一个小年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病呢?怎么就不欣然接受曹操的邀请呢?

原因有三:

1、

司马懿不想生活在大哥司马朗的光环下,司马朗比司马懿大八岁并且是家里的长子,所以此时司马家族这一代人的荣耀都归属于司马朗,而且当时实际情况也是司马朗的名声远在他二弟之上,如果司马懿屁颠的跟着大哥屁股后头进入曹操阵营,那他很可能一辈子都只能跟着大哥混,这不是司马懿想要的人生。

2、

虽然此时曹操可谓是人气爆棚,甚至是如日中天,但是东汉末年乱世中,得势的人还少吗,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曾经都是只手遮天,现在不都完蛋了吗?

曹操虽然官渡之战战胜了袁绍,但是坐拥四州的袁绍家底殷实,并非没有力挽狂澜的可能。而且从骨子里,司马懿更加信任同为士族出身的袁绍,而并不太看得起“暴发户”出身的曹操。

3、

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既然老大已经投奔曹孟德,老二就别再跟着去了,要是曹操真的好景不长,那岂不是哥俩儿被人一锅烩了。其实诸葛亮兄弟分侍三主,不也是这么回事儿吗。

当然曹操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司马懿的想法,曹操想的是你可以装病,但是千万别露出什么马脚,不然要你好看。

所以司马懿还是要不遗余力的、专心致志的投入到他的“表演”事业中,司马懿的演技堪称炉火纯青,全家除了自己的亲媳妇张春华知道司马懿是装病外,所有人都真的认为司马懿真的病的不轻,就连张春华只身在场的情况下,司马懿的“病痛”也丝毫不见缓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司马懿为人行事谨慎,而且意志力十分顽强。

但是这一天,司马懿的“表演”还是出了岔子。

这天中午突然天降大雨,司马懿好多书籍都在院子里晾晒,如果这些书籍不及时收回家,就会被大雨浇烂掉。

书可是司马懿的命根子,谁知卧榻上“重病在身”的司马懿,一个箭步直接穿到院子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时刚好一名侍女路过,这位侍女瞬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正在收拾书籍的张春华,默默地将这位侍女带进了厨房然后关上门,战战兢兢的侍女刚要为自己辩解,张春华拔出匕首,一刀结果了侍女的性命!张春华就是这样一位冷血的奇女子,也正是这样的女子,刚好和司马懿是绝配。

司马懿看见满身是血的妻子,深深地咽了一口口水,一切尽在不言中。

然后司马懿立刻回到病床,病情比之前又“严重”些,因为司马懿明白了,这场表演必须得雷打不动地贯彻下去,因为他干的是要命的“勾当”。


几年之后,曹操毫无悬念地统一北方,并且开始挥兵荆州,“暴发户”主宰历史已成定局。

当大帅哥崔琰再次跟曹操提起司马懿的时候,曹操淡定的说: “去把他请来,要是还不来,就给我捆来。”

所以司马懿到底有没有蒙混住曹操呢?朋友们,你怎么看?

司马懿再没有继续病下去的理由,病情迅速好转,收拾东西北上投了曹操,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要知道,生龙活虎年纪的司马懿一装就是七年,此人真是深不可测。

如果说司马懿第一次装病,是自己过于谨慎并且有点自作聪明的话,那么他的第二次装病绝对是尽显政治家本色之举,司马懿的表演是那么的完美,因为这一次他不是急流勇退,而是一举颠覆曹魏政权,是司马家族命运的重大转折。

正始八年,68岁的司马懿,在大将军曹爽的咄咄相逼之下,称病在家修养。

曹爽何许人?

曹爽乃曹真长子,宗室皇亲,与司马懿同为明帝曹叡托孤之臣。曹爽及其集团之流,一直企图除掉司马懿而大权独揽,但是始终未能得逞。

在曹爽公开“迫害”司马懿的大背景下,司马懿选择了反击,司马懿反击的方式并不是张扬的以牙还牙,而是装病“隐退”,因为司马懿要的不是得一时之逞,而是要一击制对方于死地。

司马懿在酝酿着一场大“阴谋”,他要麻痹对手,更要等待一个机会,而在这之前他必须要毫无破绽的“表演”装病大戏,对于资深老戏骨司马懿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司马懿心想“当年你干爷爷曹孟德这样的著名奸雄,都没能找出我的破绽,更何况是你曹爽?曹爽啊曹爽,休怪我心狠手辣。”

曹爽集团对司马懿也很了解,深知这位四朝元老是多么的深不可测,曹爽暗地里无数次的监视过司马懿的病情,虽然得到的情报都是司马懿确实病了,而且越来越重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但是曹爽还是不敢确信,为了查明司马懿的真实情况,曹爽派出了他的心腹之一的李胜前去打探虚实。


李胜因为要调往荆州工作,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此时官拜太傅)府中辞行,这是再好不过的借口了,司马懿也意识到这是让曹爽“放心”的绝佳机会。对于演技卓越的司马懿,骗取李胜的同情与信任并非难事。

李胜这个人,智商其实挺高的,但是过于感性,本质上也是很善良。

司马懿在别人的搀扶下,勉强从病榻上起身坐起,婢女要给司马懿穿衣服,可是司马懿的手臂怎么也抬不起来,所以只好将衣服披在司马懿身上。

没等李胜说话,司马懿勉强从嘴里挤出几个字: “渴……粥……渴”,然后婢女把粥端来,司马懿颤抖的手臂将一大半粥都洒在了身上,司马懿将这一幕“英雄迟暮”表演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在场众人都唏嘘落泪。

李胜虽然和司马懿是对手,但是回想司马懿当年何等英雄,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而今却落得半身不遂的凄惨晚年,再加上本性的纯良,李胜也落下同情的眼泪。

李胜又和“重病”状态的司马懿语言上又交流了一番,李胜说要去荆州工作来辞行,司马懿故意听成并州,谁知道李胜上来书呆子劲儿,非要纠正司马懿,强调自己是去荆州。司马懿心想,我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你还跟我较什么劲,司马懿只好听明白了是荆州,然后送走了李胜,司马懿“极度疲惫”地倒头就睡。

总之,李胜十分确信司马懿病入膏肓,回到家中为此李胜大为感慨,还特意创作了几首诗,并且怆然落泪。

然后李胜一五一十的将情报汇报给了曹爽,于是曹爽终于放心了。

这意味着,曹爽离他倒霉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曹爽彻底的放下对司马懿的戒备,居然带着自己两位兄弟一同陪着魏帝曹芳去祭奠曹叡,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机会来了。此时司马懿已经暗中做了很多工作,就等着这样的时机。

司马懿在病床上只是暗中指挥,真正执行的人是他的长子司马师,为了让一切密不透风,他的次子司马昭都蒙在鼓里,直到要行大事的前一天,司马懿才将一切告诉他。

可见,司马懿行事多么谨慎。


司马懿在简单的开了家庭会议之后(与会人只有父子三人),就让两个儿子休息。

司马懿特意招呼下人看一下两个儿子的状态,下人回复,大公子回去后到头便睡,二公子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司马懿点点头,此时他的心里已经很明确,也放心自己的接班人了。

翌日一早,司马懿按照之前的计划和部署,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司马懿很清楚如果这次行动失败,那么司马家族就是灭门之灾,所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司马懿先是拿到郭太后懿旨,废黜曹爽大将军职务,罢黜其兵权,进而封锁所有出城大门防止消息外泄。

司马懿是通过一些列的举措迫使曹爽在高平陵(魏明帝曹叡就葬在高平陵)束手就擒。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机关算尽还是有他意想不到的变故,而这一变故险些让司马懿大祸临头。

这个“变故”就是大司农桓范,此人是曹爽集团之人,但是始终不漏声色,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曹爽集团的卧底,所以说曹爽虽然和司马懿比起来稚嫩很多,但是曹爽集团的人并非毫无能力,一无是处。

其实此时桓范也很犹豫,到底是应该倾向哪一方面,自己也犹豫不决。

桓范的儿子跟着着急:“父亲,赶紧决断吧!”

桓范一着急,脑袋一热:“帮曹爽!”桓范紧急前往城门口,守门的司蕃本想拦住桓范,但是准备充分的桓范手持竹简,喊了句:“天子召见我,还不快开城门!”

司蕃开始没搭理他,桓范恐吓到:“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你当年在我手下当过小吏,不开城门看我日后怎么收拾你。”司蕃当然不敢得罪这位大人,只好放桓范出城。

走出城门的桓范还回头补上一句:“司马太傅造反了,你们快跟我走吧。”结果也没有人很他走。桓范自己也没想到,就是这句多余的话要了桓范全家的命!


桓范出城的消息很快传到司马懿那里,司马懿心头一紧,但是他不能乱,他是主心骨,他乱了那就彻底败了。

司马懿故作镇定地说:“桓范和曹爽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曹爽不会相信桓范,而且曹爽舍不得他在都城的一亩三分地,肯定不会用桓范的计策。”说这番话司马懿自己心里都突突。

政治斗争就是心理战,就是比拼关键时刻谁不掉链子。

果然“掉链子”的是曹爽,不论桓范如何苦口婆心的分析当下事态的严重性,怎么不遗余力的出谋划策他曹爽兄弟们就是不为所动,犹豫不决。

其实此时曹爽要是果断采纳桓范的建议,他还真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朝中效忠于曹魏之人很多,其中不乏手握重兵之人,再加之曹爽此时手里还有少帝曹芳,这张“王牌”绝对能够一呼百应,然而这一切都是我们读史之人的分析与猜想罢了。

司马懿说的没错,曹爽舍不得他在洛阳的家底子,自然而然他没有“胆子”很司马懿死磕到底。

司马懿看到曹爽迟迟没有动作,就知道曹爽已经“上道”了,司马懿一封封“保证书”发给曹爽,保证曹爽“投降”之后待遇不变云云,并且成功骗取了元老蒋济的信任,也给曹爽写了“保证书”。曹爽收到太尉蒋济的来信后,曹爽彻底放弃反抗。

桓范得知曹爽投降,气的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

但是这一切已成定局,桓范除了后悔,只剩下祈祷了。

祈祷当然救不了桓范,司马懿玩了一辈子政治斗争,他太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了,一旦亮出“尖牙利齿”就别想着藏回去了,赶尽杀绝就是最好的办法。

司马懿来了个欲擒故纵,先是“不计前嫌”地让桓范官复原职,紧接着就以桓范出城时回头喊的那句“司马懿造反”为由,将桓范满门抄斩。


至于曹爽,司马懿确实让曹爽“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中,但是每天都有人“观看”他的一举一动,曹爽走到院子里溜达溜达,就有人现在他家的墙头上喊:“大将军在院子里!”这让曹爽十分苦恼。

为了稳住曹爽,司马懿在收到曹爽求粮信后,就给他送去了粮食,并对没能及时送粮表示“诚挚”的歉意,天真的曹爽此时还天真的认为司马懿不会要他的命。

其实,司马懿不但要他的命,更要借此一举铲除曹魏宗室的权力,让自己真正成为曹魏只手遮天之人。在网罗了各种曹爽造反的罪名后,也将曹爽宗族三百多口子人全部斩杀,这天洛阳城真的是血流成河!

其实曹爽虽然跋扈了些,但是真无造反之心,然而这一切已经无所谓了,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这就是游戏的规则,成王败寇,成者位高权重,甚至坐拥天下,败者身败名裂,乃至灭顶之灾。

经过这场被称为“高平陵之变”的政治斗争,司马懿达到权力的巅峰。在消除了一切反司马势力,发挥完自己最后的“能量”之后,司马懿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73岁。

司马懿临终前,特意嘱咐自己死后不需要任何金银财宝之物陪葬,在那个迷信的年代,坐拥权力之巅的司马懿临死前依然是那么的睿智与冷静。

如果司马懿不成功,可以说天理不容!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王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