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似乎是一个国内独有的类型片,其故事大多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二十一世纪初,大多发生在校园里,大多由八零后演员主演,并带有鲜明的怀旧元素。从这些特征来看,国产青春片的受众好像很明确,像是拍给成年人看的。
《致青春》《匆匆那年》堪称国产青春片代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匆匆那年》便是两部能够代表国产青春片的典型,不同的是前者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学,后者主要在高中,而两部电影的男主——赵又廷、彭于晏,分别出生于1984年与1982年,扮演起学生的话还是稍显违和。
青春片也常常因为三观问题(拜金)、情节问题(堕胎、车祸、撕逼)受到不少的批评。加上影片本身品质偏低,差口碑与海量调侃的发酵扩散,无形中扼杀了观影热情。去年,评价较高的《七月与安生》的票房也只有1.67亿。
《七月与安生》让两位内地演员周冬雨、马思纯荣获金马影后双黄蛋
抛开这些表面话题、思维惯性与误解来看,青春片一直在进化,新的元素、新的形式已经开始出现。
从演员来说,更加的年轻化,更符合角色设定,比如说去年上映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主演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等都是九零后。故事中也不再出现堕胎、车祸等夸张失实的情节。《谁的青春不迷茫》本质上是对台湾热门青春片的临摹——圣母心泛滥的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故事,剧作上与《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很相似。
《青茫》走的是《那些年》和《少女时代》的路线
比演员、剧作更为重要的是,青春片开始变的多元,受众也不再局限于成年人,不再是成年人伤春悲秋的凭吊物。比如《栀子花开》、《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大学生的生活上,更多地展现青年人的爱情,以及对梦想的追逐。这两部电影在品质上可能有所欠缺,但是这是一个更接近当代的处理方式,也更能吸引青少年,比较接近美国的青春片(《舞出我人生》系列、《完美音调》系列)的风格。比这两部作品走的更远的是《黑处有什么》、《少年》、《七月与安生》,以及今年上映的《少年巴比伦》。
《舞出我人生》《完美音调》等美式青春片更贴近当代生活
《黑处有什么》与《少年》是两部青春犯罪题材青春电影,代表了文艺片与商业片的两个维度。《黑处有什么》里出现了连环杀人案,到影片结束也没有交代凶手是谁,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设定引起过争议,难道说凶杀案只是一个噱头?虽然拿掉凶杀案,这个城镇女孩儿的成长故事依然成立,但在情感传递上会减分不少。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一些阴森、湿冷的“黑处”,是恐惧的最初来源,凶杀案投在少女心里的阴影可能笼罩着她的整个青春期,去掉之后,整个回忆的味道就会改变,起码是残缺的。
《少年》精心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天才少年复仇故事,主创人员秉承着“要优雅不要土”的原则把电影拍成了一个饱含大量符号的无头怪物。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电脑天才、精神分裂症患者、狂躁变态的交响乐指挥家、伪装成屠夫的抢劫犯、追在主角屁股后头的警察,这些时常出现在美国高智商犯罪电影中的标志元素,被移植到国产片中总显得格格不入。如何将外来元素进行本土化表达,始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七月与安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女性电影,不但在青春片中出类拔萃,即便放在整个华语电影的表述环境中,也是非常独特的。大量男性主导的电影,特别是诸如《夏洛特烦恼》、《港囧》、《情圣》一类表达男性情感困境的喜剧,总是因为其表述方式遭到价值观上的质疑,“物化女性”“矮化女性”“直男癌”的批评屡见不鲜。
《情圣》改编自美国喜剧《红衣女郎》,而后者又是改编自法国喜剧《大象骗人》(Un éléphant ?a trompe énormément),《红衣女郎》是1984年上映的作品,《大象骗人》在1976年上映。《情圣》其实是《红衣女郎》的翻拍,只在时间、空间上做了迁移,台词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可以说是以现代人口吻复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写的故事。且不管编剧有无能力对原故事大纲伤筋动骨,这样的处理显然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变迁、语境的改变、认知改变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大象骗人》《红衣女郎》一脉相承的《情圣》
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即是改变原著表述方式而大获全胜的代表,《七月与安生》中的男主也是缺席的存在。陈可辛是《七月与安生》监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是讲女生的故事,有些东西我不是很理解,所以我不能导。”“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被上一代不理解。”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大导演也不能全然了解新生代的情感与心理,青春片的或许需要更多更加年轻的创作者,更加紧扣时代脉搏的表述方式。
《少年巴比伦》的导演相国强便是一位80后,这部作品也是他的处女作。《少年巴比伦》是一部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糖精厂工人的青春电影,主角路小路(董子健饰)不再是学校的学生。
《少年巴比伦》故事发生地——戴城糖精厂
隔着时光,现在的青少年可能已经难以想象国企、下岗、高考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意义,但对于经历过青春的人来说,叛逆、血性、荷尔蒙的萌动,乃至自毁的冲动都是相似的。《少年巴比伦》抓住了青春的这一共性,也可能这就是青春片要抓住的核心,《阳光灿烂的日子》历久弥新的原因兴许也在这里。
《阳光灿烂的日子》,国产青春片二十多年无出其右者
《少年巴比伦》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风格,它在文字的荒诞与画面的真实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原著中的黑色幽默,乃至一些荒唐夸张的桥段得到了画面上的重现,这对于青春片以及初执镜筒的青年导演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尝试。
电影中的电工班全阵容亮相气势颇有帮会社团架势
虽然青春片在这短短的三四年间里已经完成了一些蜕皮进化,但无论是主创团队的年轻化,还是题材的多元化,乃至表述方式的转变,都需要新的作品来做最终呈现。国产青春片想要重新换回观众,还是需要大量有诚意、有新意的作品,来挽回积重难返的口碑与未经思考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