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人民币自由浮动,以纾缓贬值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肖立晟撰文称,“收盘价+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遏制外储急降势头,但却无法解决市场出清问题;中国央行应沿着“8·11”汇改最初的思路,让市场供求占主导地位,最终实施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证券报周一(1月16日)刊登该文并指出,实现汇率自由浮动可以有多个方式实现,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放弃外汇市场干预,让汇率一次性调整,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现有的“收盘价+篮子货币”机制上作渐进式的改革。

  

肖立晟称:“可以逐步下调篮子货币的比重,增加收盘价比重。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减少篮子货币的比重有助于降低美元指数的影响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他并举例称,可以在2017年将汇率形成机制中收盘价的权重从50%上调至75%,篮子货币的权重从50%下降至25%。随后根据相机抉择的原则,逐步剔除篮子货币的权重,最终让人民币完全由收盘价决定,成为真正的浮动汇率。增加收盘价比重,可以让贬值压力更快释放,等到央行最终放开汇率时,造成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肖立晟主张尽快实现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恶化会立即反应为汇率贬值,而汇率贬值又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国际收支的改善,从而能够防止贬值压力的积累。

他比喻称:“这才是‘双向波动’的真正意义。越是拖延对贬值压力的释放,贬值压力释放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就越是巨大。除非出现堰塞湖崩溃之前,出现某种变化使湖水消失,否则溃坝是难于避免的。”

对于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和超调的状况,他认为在严格的资本管制前提下,人民币贬值并不象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中国企业外债已经大幅度减少且外债在企业全部债务中的比重很低,中国企业应该不会因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而受到不可承受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