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是连接小肠到肛门的一段肠道。可能大多数人听到大肠,都会想到大便。的确,大肠是产生大便的场所。健康的成年人的大便,80%是水分,剩下的20%,其中3分之一是食物残渣,3分之一是肠内细菌,3分之一是新陈代谢脱落的肠黏膜。人体肠道内细菌大概有400种之多,每克大便大约有1千亿个细菌。

但是可能跟你想的不同,大肠远不止只是产生大便和储藏大便的容器。大肠内的大量细菌不仅帮助我们维持菌群平衡,还能产生很多必要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而且也能通过排泄和吸收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近些年,中国的大肠癌发病数逐年上升。欧美国家大肠癌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在第二位。中国原来大肠癌是比较少见的,大概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5,但是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量增加,加上运动的不足,大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2012年的统计,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经成为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在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所以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前面讲过,所有的癌症,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大肠癌属于那种可以预防的癌症,所以掌握一些大肠癌的知识,不但有助于理解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也还可能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但是,媒体中,大肠癌到底如何防止,如何进行有效地筛查,如何做到早期发现,信息鱼龙混杂,很让人迷惑。

首先来说说大肠癌会有哪些症状。

最常见的大肠癌的症状包括:

大便习惯的突然改变。比如大便突然变得很细。

大便带血。可以是很红的鲜血,也可以是黑黑的黑便。

忽然出现的便秘,腹泻,或者拉不干净的感觉。

忽然出现的腹部胀气,饱满的感觉,或者绞痛。

没有减肥却体重下降严重。

疲倦,没有力气。

看到这里,你可能也明白了,除开肠道的特殊表现,大肠癌的症状都不是那么特殊,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所以了解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就应该提高警惕,多留意一下自己。

那么大肠癌有哪些风险因素呢?

风险因素还是分两类。一类是你没法改变的。一类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

第一类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这个很好理解。年龄越大,得癌症的风险越大。90%以上的大肠癌是50岁以上的人得的。

有过肠道息肉或者大肠癌历史的人:你如果有过肠道息肉,或者原来得过大肠癌,那你的风险倍增。

有过炎症性肠病。比如原来有过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者Crohn病的人,患大肠癌的风险也急剧上升。

遗传因素:有两种家族性的遗传病会导致大肠癌的风险增高很多。比如一种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还有一种叫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

家族史:如果你有个家人得过大肠癌或者结肠息肉的,你的大肠癌风险也增加。

第二种可控的风险因素:

生活方式:肥胖,吸烟,喝酒,缺乏运动,都会提高大肠癌的风险。研究显示,每天喝45克的酒,大肠癌风险提高至1.41倍。吸烟提高大肠癌风险1.2倍。肥胖的人大肠癌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的1.45倍。

食谱:食物中红肉比例太高,比如猪肉,牛肉,羊肉,或加工肉太多,也与大肠癌息息相关。食物纤维太少,也会提高大肠癌的几率。

那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肠癌的机会呢?

●永远别吸烟。

如果你现在吸,戒掉。

多运动。别一天到晚坐着。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大肠癌风险24%。

别长胖,维持合适的体重。

尽可能少吃红肉,以及加工肉,如火腿肠。

尽量少饮酒。

食谱中多加纤维,比如多吃绿色蔬菜,水果。

那如果不幸你有这些风险因素,有什么办法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吗?

除开我上面讲的常见症状,自己每天大便时留心外,有三个有效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大肠癌。

高敏感大便潜血试验。就是查大便。大肠癌在肠道表面,有时会出少量的血,这些血会通过大便排出来,所以查查大便里有没有血细胞,就可能早期发现大肠癌。

乙状结肠镜。这是一种相对较短的纤维镜,从肛门插进去,可以早期发现肿瘤。

结肠镜。这个镜子更长一些,可以检查整个大肠。

50岁以上,75岁以下的人,建议接受这三种检查。具体就是: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高敏感大便潜血试验。这个方便易行,争取每年做到,可惜敏感度和特异性都不高,也就是假阳性和假阴性都不低。或者每5年一次乙状结肠镜,但是5年一次又怕漏掉了大肠癌正好发生在这5年间歇,所以同时建议每3年一次大便潜血试验。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是结肠镜,建议每10年一次,也就是50岁,60岁,70岁各做一次。

75岁以后,因为通过这些检查发现癌症降低总死亡率的益处显著下降,所以不做推荐。

这上面说的是普通人群。有一个特殊情况除外。那就是如果你有直系亲属,比如父母亲,得了大肠癌的,那应该在他或她得大肠癌的年龄的前10年开始做这些筛查。简单的讲就是:如果父亲50岁得了大肠癌,那子女应该在40岁开始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