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
紧急通报,史上最冷春节将至……
我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
这些信息是不是经常会在朋友圈或好友群里看到?尤其自从2016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后,各地关于冷冬的各种谣言可谓层出不穷。这些谣言乍一看起来,很专业范儿,既有详细的雨雪、夸张的低温预报,还往往附有详细的应对措施。此外,这些谣言大多涉及到了“最强”“最冷”以及“极寒”这些让人一听就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字眼儿,极易抓人眼球、深入人心。虽然官方辟谣的火烧了一把又一把,但这些谣言总会“春风吹又生”。
那么,如何及时识别这些天气谣言,避免自己成为传谣者呢?
情报君用尽洪荒之力,为小伙伴们总结了破除天气谣言的“绝招”。为了让大家能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那样简单的操作,情报君最终将其浓缩为了“三步”!
把大象装进冰箱(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步:看语气。如果某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天气的信息语气坚定,丝毫不含糊,上来就说“未来将出现如何如何严重的灾害性天气bulabula”,句子中根本没有“可能”“估计”“预测”“概率”等字眼,那么该消息可信度很低了。因为我们知道,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预测预报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待每条预测信息在心里都不要忽略了“可能”两字。
第二步:看时间长短。这里的时间长短,简单来说就是该信息预测的是多长时间以后的天气。对于天气预报来说,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3-5天的预报结果准确性较高,超过这一时期段预报仅供参考。但“谣言很胆大,时间再长都不怕”,经常是一两个月后、甚至半年后的天气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哪天有雨雪啊,温度有多少啊,一一俱全(如下图)。所以,但凡预测未来的天气信息时间跨度超过15天,并且又言之凿凿要出“重大天气”的,就可以直接定性为谣言了!
那么,这时候要有小伙伴们问了:如果时间跨度在15天以内的信息又该如何判断呢?请移步至第三步!
第三步:看官方预报。其实这是最实用、也最容易操作的一步。官方预报信息可以说是“照妖镜”,跟你不确定其真假的预报信息一对照,即可让谣言无处遁形!注意,这里说的官方,包括中国气象局官网(https://wwwNaNa.gov.cn/)、中央气象台(https://www.nmc.cn/)、中国天气网(https://www.weather.com.cn/)以及各省市气象局网站及其对应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如果未来有重大的天气过程,这些官方平台肯定会第一时间对公众发布。
官方权威气象网站
情报君温馨提示:当前,媒体繁杂、资讯发达,当小伙伴们看到让你肾上腺激素飙升的“重大天气”或其他信息时,请先保持淡定,自己可以尝试着去辨别和核实一下。对于一时不能确定真伪的消息,也不要着急发朋友圈、好友群什么的,否则你不知不觉就成了传谣者。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