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作为小学校长和教师,来自中关村二小的李兰瑛在SELF讲坛上这样说,“在我心中,教育就是育人,使孩子成为独立的、有想法、有见解的人。在人字的一撇上,一定承载的是高尚的品格,在一捺上,一定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者相互作用,孩子们才能自由呼吸,自由成长。”小学6年,学校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孩子应当如何度过?学校和家庭之间又该怎样配合,和孩子一起填充这6年的人生底色?
---嘉宾介绍---
李兰瑛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学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孩子为什么要去上学?学校到底有哪些价值?孩子在学校能获得哪些家庭以及社会不能给他的东西?这是来自一位校长的发问,它们看似很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
红色、绿色、蓝色是最基本的三原色,用这三原色可以调出丰富的色彩,李兰瑛认为,小学教育也有属于它最基础的三个色调,即健康的身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这“人”的厚重一撇上应该载着高尚的品格, 凝重的一捺上应该载着丰富的智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共同的力量促使儿童的生命自由地呼吸、舒展地生长。
父母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孩子,同样也会把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甚至有一些非常成功的一些故事。于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和自由。然而多数父母也很少仔细去想,孩子二十年后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李兰瑛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这位妈妈特别希望孩子能上好初中,紧盯着孩子评三好、推优,但孩子体育成绩不好,没有评上,知道这个结果后妈妈非常着急,焦躁不安,给学校打了一遍又一遍电话,见到孩子就是埋怨:“你怎么不好好努力。就一个体育,你怎么还让它影响你评三好!”。于是孩子几天之内不爱说话闷闷不乐,心理又受到影响。作为一个妈妈,如果孩子的体质不好,第一个应该是想想怎么让他多锻炼身体,而不是无谓地埋怨。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小学六年应当是美好的、宝贵的,学校和家长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他自己未来的道路。怎么做?健康的身心是从有情趣的玩做起。有情趣地玩才会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不轻易否定孩子的“异常现象”,也许那就是爱好的火花擦亮的地方。
焦瀚林是中关村二小一名很普通的小学生,但是他酷爱捉虫子,捡石头,是个小自然迷,走到哪儿都把宝贝淘回家。可是在他妈妈眼里,他捡的都是一些破玩意儿。所以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他捡的那些贝壳就给清理掉了。有一天孩子在学校大柳树下观察跟树干颜色接近的一个蛹,恰巧学校科学老师正好路过,就走过去看了看,他发现孩子非常专注,就鼓励孩子去动物博物馆参观。他的事情在学校传开了,传达室的老爷爷、英语老师都参与到他自然探究的活动中来。他的妈妈知道学校的这些做法之后很惭愧,她转变态度,经常周末带孩子去自然,他还带动了身边的伙伴,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很多家长把时间用在孩子的陪读上,但家长无法陪孩子一辈子,真正的自主学习不是家长的陪伴,而是要孩子的自悟。
这是李兰瑛接触到的另一个案例。这个孩子的家住在高层,一个星期天他往楼下一看发现停车场的车有的摆成了T字形的,有的斜着摆,各式各样。这引发了他的思考,想要设计一个方案,解决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让小区有序停车。于是他得到父母支持,并在网上了解各种车辆的尺寸,通过计算停车面积、位置、角度、安全距离、车辆转弯角度等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从真实的问题下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停车方案。
李兰瑛感叹道: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最好过程,创新的意识萌芽也是在这过程中体现的。
我们经常听这样一个观点:良好的习惯从关注细节做起。这个观点不新鲜,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李兰瑛回忆起她去日本小学考察学习的一段经历,她亲眼看到日本小学生中午吃完饭一粒米不剩,吃饭的餐具全部是高年级的学生带着低年级学生给它收拾好,大家一起做值日,甚至学校所有的卫生间厕所都是学生进行打扫。试问,在国内哪个学校敢让学生去打扫卫生间?哪些家长同意这么做?
中关村二小还组织了一次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收到的有效问卷是2035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父母不支持学生带手机上学的达到了74.66%,但回家后有52.82%的父母多数时间是在看手机。如何关注细节?如何养成习惯?以身作则太重要了。
小学六年人生底色,是孩子一生最基础的色调。健康的身心使孩子首先成为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会学习,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事。先成人再成才,是小学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