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为了脸面给员工打工,还是为了生活。

今天的分享老王个人观点居多,但相信也说出了所有经营者的痛;此文也许可以给创业者一些启发,更多的相信是一种心声的传达。老王不求你能转发此文,只求能和你带来共鸣。

市场已不需要销售

从当今的应聘现状来说。目前的人才市场92后的应聘者占领了主流趋势,但在这些应聘者中65%以上的人直接排斥销售岗位,只要有销售的影子在里面都做不长,而如果是直接销售字眼的岗位,直接到了无人问津的惨状。

之后的20%是可以接收销售的,但只要受到了挫折他的离去也成了定型。且电话销售可接收,实体销售直接回绝。

那么剩下的15%呢?

其中8%的人就是混日子,在家里蹲的“寂寞”了,出来找个班上上,一是有人聊天,二是可以找找“爱情和缘分”。

再者有5%的人群,曾经做过销售;但是这类人群呢?是让经营者最纠结的一类应聘者。因为这类人群纯属“一瓶不满半瓶晃”的类型,你说他不懂的销售吧,履历上写着什么公司销售主管、经理、总监;你如果说他懂销售吧,你问他销售是什么,都答不上来;如果你感觉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你再换一个怎么做好销售?他们仍然是“懵逼”。

而且这类人群自我意识特别强,如果你想将你的理念贯彻给他,那叫一个难……

最后剩下2%可以说是真正的销售人员,这部分应聘者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把控起来很难,毕竟都已经是“老油条”了。更夸张的是他们有99%的人是不安于现状的人。

经过上面的分析,如果你手底下还有几个一心一意为了业绩冲刺的销售人员,请善待他们;他们已经不是“一班”之人,而是“二班”的同学,是超级难得的“恐龙”。

从人力成本来说(我们拿江苏连云港举例),

目前在连云港销售人员的底薪在1700-2200之间,其中还不包括福利与五险一金和对应的提成;如果这些都算进去的话一个月能开两万元业绩的的销售人员,可以拿到4000-7000的工资;而公司要支出的是5000-9000之间,其中公司的支出还不包括场地租赁费用和办公耗材费用与水电费用。

那么这样算下来的话,你的公司如果达不到70%的利润就是亏损的。为什么呢?我们往下面看……

不是每个销售人员都可以完成每月2万的业绩,有太多的是没有业绩和低业绩。那么你的人力成本就毫无疑问的提高了。换而言之只要你的销售团队不能满足50%的人完成2万的业绩,你就在贴钱。

你不能只有销售人员吧!客服、财务、行政、人事这些岗位的工资不也是从业绩中来的吗?

现在的公司讲求氛围,而这个氛围自然就是聚餐多多、娱乐多多、福利多多;这是员工想要的,问题是这也是从业绩中来的。

说到这里,相信经营的你应该有所感触,并不是工作人员在为你打工,而是你在为工作人员打工。你每年操心、劳累的要死,不亏就算好的。如果能盈利在他们两个好销售人员加在一起的工资总和,你是不是感觉很满足呢?

这就是现在的经营者……

看上去外表光鲜,可信用卡的透支、银行的贷款更是“光鲜”无比……

人员流动性太大。

销售岗位一直以来都是流动性比较大的,特别是当今;每当你好不容易将一个销售人员培养的差不多了,他们也该走了,并不是公司留不住人,而是真正做销售的人都不安于现状。不经历几次“痛”,他们不会知道你的好。(不要看别人,作为创业者的你何尝不是呢?)

像这样的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好的,毕竟他也为你带来了效益;最怕的是那些做了个把月没有任何业绩,还抱怨着抱怨那的人。相信最终这些人也走了,这个走是没有效益还要贴工资给人家,更夸张的是走到哪里都说你公司怎么样怎么样!哎这是最痛的事情……

最起码老王深有感触……

把销售变成营销,营销的真谛就是让销售更好做,或者说是让销售失业(老王这个解释过于针对性)需要详细了解销售和营销区别的可点击(什么是营销)

我们一起来算算账,三个不能给带来业绩的销售人员薪资是6000左右/月,而你做3个月的网络推广也就是这个钱。敢问是你主动找潜在客户销售时好成交,还是潜在客户主动找到你好成交!??(如果用的好6000元可以做半年的宣传推广)

注:难道宣传推广(百度、360)一个月不给你带来几单生意吗?我们就算每个月1单生意,半年是6单可以不。别忘记这6单是纯利润,而且还给你带来了大量的品牌推广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不能给你带来业绩的销售人员薪资是1700元/月,如果你拿500元出来印制传单。500元找人来为你发出去,敢问能不能接到一单生意呢?

注:这样的方式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呢?有些时候作为经营者没有必要养人,只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就好。

做了半个月直接离开而未能给你带来业绩的销售人员薪资是800元。现在我看其不像长做的样子,直接辞退他,省掉的800元,找一些微信公众号大号推送你的产品或服务内容,是不是要比浪费在一个人身上强呢?

注:虽然现在大号里的死粉居多,但无论怎么样,效果肯定会有不是吗?还有就是我们的内容要放到这次推送的什么地方,这也是是否有效果的决定因素。

在我们聊天中,可能经常会有人问:“你公司现在多少人?”;这好像成了一个经营者成功与否的标志。如果人多的公司貌似就很成功,而人少的就很失败,其实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