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让日本人学去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一体式头盔

在中国头盔的历史中,南北朝是以承上启下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个时代在头部防护方面建树明显,片状札甲铁胄继续存在,但一体成型的钢铁头盔也不再属于新鲜事物。依据东汉“冲角付胄”发展而来的新式兜鍪大行其道,此盔一般顶带胄脊,前后附带冲角。在钵形盔体的左右后方,连接有皮革和札甲复合形制的顿项,下沿直垂护颈,对人体最脆弱的后脑与脖颈形成防护,是当时的标志性头部装备,几乎所有南北朝武士在考古形象中所戴的都是这种外观独特的头盔。

▲南北朝武士头盔,注意那独特的冲角盔型

隋代头盔萧规曹随,例如安徽合肥五里岗隋墓出土的铁胄依然保持着南北朝冲角胄的样式。但是,隋代头盔也并不是全无发展。第一,在当时部分冲角盔顶部开始出现如同佛像菩萨发髻造型的凸起,奠定了唐代部分兜鍪的形制,本文将之称为“发髻盔”。第二,在隋朝,由于和突厥接触增多,开始出现兽首状兜鍪,这是此前中国头盔所没有过的款式。

▲隋代出现的发髻盔,冲角加发髻形盔顶是隋盔最为明显的识别特征

煌煌大唐,光耀千古,在这一时期,头盔也呈现爆发式发展。各种兽首盔,凤翅盔、发髻盔美轮美奂。唐承隋制,初唐兜鍪隋代遗风明显,唐盔第一种形制由隋代发髻冲角盔演化而来,上半部分由数片弧形铁组成的主盔体和代表佛像发髻的小碗状凸起组成,以绢布构成顿项,左右两侧加强有双层护耳,但摒弃了额前冲角。1971年陕西礼泉郑仁泰墓俑、1976年湖南长沙唐越州窑青瓷俑以及散落民间数量众多的唐代武士俑中,这种盔大量出现。

▲郑仁泰墓唐三彩武士俑,所佩戴的盔型是唐盔的代表样式之一

▲盔体侧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绢皮复合顿项和绢制护耳

▲岳州青瓷唐武士俑头部

第二种形制本文称为“折返顿项盔”,这种盔由左右两片圆护状铁片构成主体,由盔脊相连,顿项以皮或者数层厚绢布制作,共有折耳部分翻起、顿项全部翻起,顿项翻起下返三种小样式。

▲奈良博物馆收藏之唐代多闻天王像,所佩戴的就是折返顿项盔

▲折返项顿盔武士俑

第三种形制为“狻猊盔”,由一体成型的主盔体已经前额狻猊兽面组成,并且附带希腊样式的护颊,和商代饕餮纹胄非常相似。

▲洛阳兽首武士俑

第四种形制也是唐盔之中最夸张的一种,本文将其称为“朱雀盔”,在这种盔式顶部都站立着神鸟朱雀,或展翅欲飞,或凤尾高耸,美轮美奂。

▲朱雀盔天王像

▲另一种朱雀盔

五代盔基本沿袭唐盔形制,可能因为实战需要,五代头盔配饰开始简化,折返顿项盔不再有三重折叠,基本上全部改为折耳部分翻起,而后变成前端斜向后翻。日本大凯兜鍪上的“吹返”便是深受这种盔型影响。同时五代朱雀盔取消了完整朱雀形象,只在护颊两边保留凤翅,两种盔型经过融合,最终演变为宋明两代所流行的凤翅盔形象。

▲头戴折返顿项盔的五代武士,注意折返形式对比唐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头戴凤翅盔的五代武士

中国佛教文化大兴与南北朝,盛于隋、唐、五代,在这段时期里,中国兜鍪不可避免的带有浓郁佛文化色彩,比周秦汉晋精美,比宋元明清文艺,时代特色鲜明。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