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朋友都爱劝酒?

我们在聚会时不喝酒,朋友会不高兴,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到了自己。

很多人都在聚会中遇到过别人劝酒的情况,如果回答说自己在戒酒或者不喝酒的话,还会让对方不高兴。他们为什么会不高兴呢?劝酒的习俗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吗?面对别人劝酒我们要怎样做呢?

其实,在社交场合劝酒不只在澳大利亚才有,这种现象在世界很多地区广泛存在。

在美国、墨西哥、秘鲁、新西兰、日本、非洲国家和芬兰等地都有调查表明,人们会因劝酒不成而产生负面情绪。只是在每个国家中,不同的社交群体或文化群体之间,有不同的饮酒规矩。

总想和朋友行为一致

在一些群体中,豪饮可谓司空见惯。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饮酒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圈子里一些约定俗成或心照不宣的规矩。

近期,美国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应酬型饮酒人士”,也就是每周至少一次在家庭以外的社交场合饮酒的人,相比不喝酒的人,更容易因别人劝酒而有压力。

而对于“重度饮酒人士”,也就是每周至少一次聚会,每次聚会都要喝6标准杯以上的人,他们因劝酒感受到的压力要更大。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越是能喝的人,越是容易出现在能喝的圈子里,而这些圈子里的人通常会劝别人喝更多。

多数关于社交饮酒和受同侪影响的调查都是针对青少年或大学生进行的,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行为最容易受到同侪影响。

证据表明,青年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有社交恐惧、更在意别人眼光,也更容易饮酒过量。

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去抵挡同侪影响的能力似乎始于14岁,但是也有研究显示,我们能够正视与同侪的不同,坚持自己想法的能力,是在18岁到30岁之间缓慢形成的。

调查还显示,同侪对我们饮酒习惯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的影响就是直接劝酒,即便你说不想喝,还是把酒端到你面前,或是通过一些手势示意你喝下去。

间接的影响包括看周围的人喝,或者受到一些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包括怎样的饮酒行为是可接受范围内的。我们会将自己的饮酒习惯与所处群体中多数人的饮酒“标准”作对照。

为什么总有人劝酒?

为什么我们的朋友总是喜欢劝酒?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调查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从社会心理学和从众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解读。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属于群居社会性动物。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早期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需要组成小群体共同获取食物、互相保护。所以,我们渐渐变成遵守群体规则、排斥不符合集体标准的人,以此来维护团体内的凝聚力。

所以,如果身边的朋友都希望我们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那么在我们拒绝喝酒时,就相当于做了一些不符合这个圈子行为规范的事,这无形中就向他们发起了挑战,挑战他们对不符合多数人行为标准的接纳程度。

我在做临床心理治疗时,会对前来咨询的人说:你对伙伴说要戒酒时,有点像是在他们面前举着一面镜子,然后对他们说“我决定改变自己的饮酒习惯,或许你也可以像我这样试着改变一下。”

他们会因此而产生不适感,所以潜意识中还想让你继续喝酒,重新和他们一样。即便他们在清醒时依然很支持你戒酒,但是一旦几杯下肚以后,又开始怂恿你再来一杯。

为什么朋友都爱劝酒,不喝还不高兴?

如何应对社交场合的劝酒呢,以下分享几点建议。

1.你的朋友们要是唱衰你,千万别大惊小怪的。他们并不是真的不看好你,很有可能是看到你戒酒,又联想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作祟。

2.你在当众宣布自己戒酒之前,可以先做个规划,预演一下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时候学会找一些借口,在短期内也有效果,比如“我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暂时不能喝酒”或者“我开车来的,不能喝。”

3.时刻牢记自己戒酒的初衷。戒酒期间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抵挡住同侪劝酒的诱惑。

4.想想朋友当中,有谁会支持你戒酒,试着和他们结为同盟。你可以提前和他们打好招呼,说明自己的想法,包括在其他人继续劝酒时,需要他们做哪些事来帮助你。

5.再遇到需要喝酒的场合,如果别人又要点酒,你要尽量回避;如果轮到你请客,就给其他人点酒,自己来一杯不含酒精的饮料。

6.他们要是坚持劝酒,你可以选择直接离席。如果你已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饮酒习惯,那么你或许需要思考一下,是否还适合继续与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呆在一起。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theconversation,译者 一粒宸,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