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应该怎么看?

抽血、量血压、做B超、上胃镜……刘女士在医院各楼层辗转多次后,一份体检报告单就递到了她的手上。翻开看看,那些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升降降的箭头,让她这个外行眼晕。尤其是一些项目的指标处于临界点,有的又以阴/阳表示,更是让刘女士担心不已。

指标正常不代表“没病”

“指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95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玉辉提醒说,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换句话说,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阴性”、“未见异常”、“完全正常”……看到体检报告这类结论时,受检者千万不能松“一口气”。看体检报告不只是看有没有病,还要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报告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体检指标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的正常值标准仅仅针对健康人群,但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这样的数据可能就是一个危险的状态。此外,许多传染病都有一个潜伏期和“窗口期”,在体内产生抗体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是很难确诊的。

体检中,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的人可能是隐性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没有下降,就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指标异常不代表“有病”

“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一再强调说,对体检报告中的阳性结果过度焦虑完全没有必要。要拿出以前的体检结果作对比,越多的结果对比越好。如果某些指标突然升高,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查,再作疾病分析。

最常见的是转氨酶增高,单纯的转氨酶升高不代表受检者就是“有病”,因为一时的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体检的许多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的数值,不能作为诊断的完全依据。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再以空腹血糖为例,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情绪紧张等原因也可造成生理性增高。因此,还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当然,对提示阳性的指标,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说明你的某项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体检中,数值高于上限,但没有超过太多时,可近期到相关专科复查;如果指数依然高,那么一个月后再去检查,注意观察动态的数据。例如,体检前或者体检时,有急性肠胃炎的人,如果CA199偏高,那么身体恢复正常后一定要复查。如果半个月后的检查恢复正常值,且身体没有特殊状况,保持常规检查就可以了。

总之,很多疾病是需要多次复查才能知道结果的,不能单凭一次体检结果异常就下疾病定论。另外,即使每年体检都没问题,也应该把以前的体检报告保存起来,作为每年的体检报告对比参考。“体检只是体检系统工作最低端的部分,健康风险管理才是体检的终极目标。”对此,陈玉辉副主任医师说,再好的机器也需要定期维护,及时排除“风险因素”,体检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如发现身体异常,应该进一步确诊,并抓紧时间治疗,确保不留后患。

需要提醒的是,体检检查手段一也都有其局限性,体检报告只是体检当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受到影响。因此,拿到检查结果应该积极咨询医生,并将个人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医生,积极配合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生不仅可以结合你个人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分析、提醒你,给你有用的建议,还能告诉你,你所检查的项目是不是齐全。

原文来自 家庭医药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