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巨贪的发迹之路,竟是从“特务”做起

和珅何许人也,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者写到此处,脑海中浮现的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一脸坏笑但是却经常被纪晓岚捉弄的胖子形象,只能说王刚老师演技太精湛了。

对于不读历史的观众来说,他们对于和珅的印象可能更多来自于荧屏,知道他是个大贪官、大坏蛋。孰不知,历史的深刻便在于人性的复杂和善恶不是靠着三言两语和简单的定论就说的明白的。

真实历史上的和珅,他是落魄的八旗子弟出身,并不显赫,能有后来平步青云、权倾朝野的朝中第一人的地位,主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付出。

当然,老板乾隆皇帝的赏识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种说法,说他是乾隆曾经爱慕的父亲雍正妃子年贵妃转世,因此才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这种说法纯属是谣传。

和珅二十七岁时担任户部侍郎(副部级干部),到三十二岁时,短短六年的时间,陆续兼任内务府总管(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理藩院尚书(民族事务部长兼外交部部长)、兵部尚书(军队四总部部长)、吏部尚书(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要职。

本文着力于从职场角度解读和珅这几年的发迹之路,希冀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启发。


▲和珅

(图)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01

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四十岁),和珅出生在福建,他的父亲是担任福建副都统的常保,常保隶属满洲正红旗,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按道理说,出生在这样的官宦家庭,和珅的童年生活应该无忧无虑,可惜天意弄人。首先是在他三岁时,母亲在生下他弟弟和琳之后难产而死,接着在和珅九岁时,父亲常保也因病在任上去世。族人见财起义,乘机侵吞了和珅家的田产,幸得远方亲戚的收留和仆人的照料,和珅兄弟俩才能够勉强度日。  

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也锻炼了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的性格特点,同时,他抓住一切机会熟读经史、发奋图强,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古今依然。

皇天不负苦心人,几年后,和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咸安宫(内务府开办的专供满洲贵族子弟学习的场所,里面授课的都是优秀的满汉知识分子)学习。

在这里学习期间,他不但系统的掌握和学习了四书五经等传统的儒学经典,还大大的开发了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学会并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也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权倾朝野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十八岁的和珅在咸安宫的优异表现最终为自己迎来了一门美满的婚姻,他被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冯英廉所赏识(冯英廉对和珅的印象是:机敏且善察言观色;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为了结好这个在自己眼中前途无量的小伙子,冯英廉将自己的孙女冯霁雯许配给了他。  

这门明显高攀的亲事让落魄的八旗子弟和珅对自己的前途信心百倍,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多久,一年后的科举考试中他就以失利告终。希望通过科举进军仕途、改变家族命运的计划就这么失败了。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在岳父冯英廉的活动下,他在皇宫里面找到了新工作:粘杆处侍卫。

粘杆处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别名:血滴子,是乾隆父亲雍正皇帝在潜邸时候创立的,里面网罗了众多身怀绝技的江湖人士,主要职能是为雍正夺取大位服务。

雍正登基后,粘杆处逐渐的成为类似于明朝锦衣卫的特务组织,到了乾隆时期,粘杆处依然是皇帝身边名声不显但却异常重要的一个机构。

和珅能进入这个机构工作,自然有了更多的机会得以亲近乾隆皇帝,为自己的仕途创造更大的机会。  

在粘杆处这样一个特务机构中,和珅的文化素养自然鹤立鸡群,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让乾隆不由得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侍卫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临近傍晚时,乾隆在看《孟子》。由于天色昏暗,乾隆便有些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随侍在旁的和珅掌灯。聪明的和珅灵机一动,他小心翼翼的问乾隆皇帝是哪一句,当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略一思索,随即就把关于此段的注全部顺畅流利的背了出来。

和珅在四书五经方面的功底和过人的记忆能力再次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有了领导的赏识,锻炼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起来,乾隆很快将和珅调入了自己的仪仗队担任侍卫,让和珅有更多的机会得以和乾隆接触。

不久,又给他安排了一份新的差事,命他担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  

接到这份任命后,和珅不敢怠慢,他托人在京城里遍访有库房管理和理财方面经验的资深人士,并且向他们虚心学习,学以致用。

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将布库的各项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使得库房中布匹的存量与他上任之初相比,增加了好几倍。  

当他向领导乾隆皇帝进行工作汇报后,乾隆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也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个和珅不但聪明过人,还很有办事能力。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七岁的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官做的大了,巴结他的人也多了。

不久,一个叫做安明的小官员(负责抄写的低级文书官员)备了一份厚礼送给和珅,希望能提拔他担任司务一职。和珅与其一番交谈后,发现他很有才学,因此决定帮帮他,不过并没有收他的礼。因为此时的和珅为官资历比较浅,相对比较谨慎,远远没有后来权倾朝野时那般的胆大妄为和贪得无厌。  

和珅毕竟是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因此提拔一名小官这样的事情本算不了什么,很快安明便得偿所愿。为了答谢和珅,安明精心准备了一件名贵的玉器送给和珅,不过还是为和珅所拒绝。  

安明新官上任不久,屁股还没有捂热,老家来信,说他父亲过世。按制,父母过世,在籍官员必须回去守丧三年。安明舍不得自己的官位,因此便将此事隐瞒了下来。谁知此事被人告发,并捅给了重臣永贵,为了打击下官场红人和珅的迅猛蹿升势头,永贵决定用包庇安明、罔顾朝廷礼法不顾的罪名弹劾和珅。  

先行得到消息的和珅并不慌张,他先下手为强,将弹劾安明的奏折递到了军机处,转呈御前,他在奏折中指责安明不回乡奔丧,是为不孝,而自己由于爱才心切,一时失察,理应一同受罚。  

等到永贵的弹劾奏折再提交上去之后,对和珅的杀伤力已经大打折扣。乾隆告诉他,自己已经收到了和珅的奏折,表明和珅并没有蓄意包庇安明,他也是受到安明的蒙蔽。因此乾隆下旨将安明凌迟处死,而定了和珅一个失察的过失,降两级留用。  

这件事情将和珅处事圆滑、滴水不漏已经应变反应能力非常过人的特点展露无遗,因此此事并没有对他的仕途带来什么大的冲击。

此后他一步步在朝廷站稳脚跟,走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兼大贪官的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他官位的日益显赫,他依然保持着和乾隆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如刻苦钻研乾隆皇帝的诗歌作品、临摹乾隆皇帝的书法作品、运用各种方式敛财来满足乾隆皇帝的巨大开销用度(包括乾隆多次下江南的筹备都由和珅负责)。

因此,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从和珅的发迹之路中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天野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