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飘灰的雾霾天,你或许要买个雾霾险

雾霾天买个雾霾险可好?原来吸进去雾霾还能赚钱!可惜了,美梦从今年1月3号结束了。

不光“雾霾险”被叫停,什么摇号险、“世界杯遗憾险”也会在地球消失的毫无边际了。

为什么?且看保监会的新规是怎么说的。

今年1月3日,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指引里规定了保险公司不能开发下面的保险产品:

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合法利益;

约定的保险事故不会造成被保险人实际损失的保险产品;

承保的风险是确定的,如风险损失不会实际发生或风险损失确定的保险产品;

承保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投机风险的保险产品;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

没有实际保障内容,单纯以降价(费)、涨价(费)为目的的保险产品;

“零保费”“未出险返还保费”或返还其他不当利益的保险产品;

其他违法违规、违反保险原理和社会公序良俗的保险产品。

说了这么多,这规定和“雾霾险”到底是啥关系呢?

今天咱们就说说违反保监会规定的几类奇葩险。

1、博彩性质类

用大白话讲,监管层认为“雾霾险”、“摇号险”是有博彩性质的,有投机的风险,并明确严禁财产保险公司开发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

还记得市面上曾出现过“跌停险”,该险种推出之后没几天就被保监会叫停了,保监会对它的性质判定实际上和“雾霾险”是一致的。

2、挂羊头卖狗肉类

再来看看红极一时的“贴条险”。

“你被贴条,我赔罚款”,1元钱的“保费”可以获得该平台赔偿100元。贴条即被赔付,这种“意外”根本和保险不搭边,纯人为行为,噱头性质大于实际意义,可谓是打着保险旗号的“李鬼”。

3、无底线、无下线类

其实,还有一些险种是绝对辣眼睛,挑战底线无下限,用官方的话说就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产品。

这些险种可谓更是奇葩险中的战斗机:情人节意外怀孕险、小三险、看球喝高险……

果然是天外有天,雷外有雷。

为啥奇葩保险这么多?

笔者认为这也许是互联网保险营销的一种方式,这些奇葩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贴近生活。

股票跌停能保险,手机碎屏能保险,睡不着觉也能保险,这些所谓创新的险种无疑和我们的生活以及热点息息相关,和传统意义的保险一比较显得更“亲近”多了。基于这些场景,互联网保险迅速进入人们视野,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额度小、时间短、见效快,试一试也无妨,通过一个个小的切入点,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互联网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

再说,保险这事本来是个很重线下的事,挪到线上来,像一保几十年的寿险显然不太容易让人接受,就凭鼠标点点,就卖了几十年的信任,要谁谁不心理打打小鼓犯嘀咕呢,而互联网保险这些创新的险种从财险出发,金额小,理赔快,程序简单,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人来说都容易操作。

互联网保险可谓专业兜售各种“意外”,新奇保险通过用户基于互联网的社交数据和行为数据,可以通过精准测算来开发相关产品,而这些在传统保险中则难以实现。比如,通过网络数据可以记录其购买食品的记录,运动健身的记录等,这类人遭受各类疾病的概率会更低,进而保险公司也根据这些数据开发针对某些疾病的专门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