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席卷大好河山,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发电试试

日前,中国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方案在清华大学发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首个商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标志着中国高温气冷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那么,高温气冷堆有何神奇之处?又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改变呢?

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

目前的核电站都采用核裂变技术,将中子打入铀235的原子核,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并发出2—3个中子和其它射线,而发射出去的中子又会引起新的核裂变,从而形成了链式反应。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将裂变时释放出的中子的过程减速后,达到安全可控的状态实现核能利用。

核电技术发展历经迭代演进,50—60年代建成的核电站所使用的技术都被归类为第一代核电反应堆,证明了核能发电技术上的可行性。他们不仅在可靠性上或多或少存在瑕疵,发电功率仅仅相当于同期火力发电机组的零头,基本不具备商业竞争力。

第二代核电反应堆证明了核能发电经济上的可行性,单一核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大幅提升达到千兆瓦级,是第一代核电机组的上百倍。全球四百多台现役核电机组中,绝大多数仍然为第二代核电反应堆。第二代核电反应堆有着一系列专设安全设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最初被认为理论上不会发生堆芯融毁这种严重事故,因此也未考虑针对严重事故的缓解措施。美国三里岛核电厂(压水堆)因为一系列的误操作引发堆芯融毁事故后,核电界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认识到,二代核电反应堆发生堆芯熔化事故和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率是相对偏高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日本福岛核电站(沸水堆)都采用第二代核反应堆,前者因设计缺陷和违规操作引发严重事故,后者因超设计基准的全厂断电引发严重事故。

在汲取了第二代反应堆运行经验和事故教训后,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出第三代反应堆。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及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与二代核电反应堆在技术上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三代核电技术有着比较完善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各个国家的三代/三代半核电反应堆有着各自不同的技术路线,最典型的是法国阿海珐EPR的专设安全设施加法路线和美国西屋公司AP1000的非能动安全设施减法路线。AP1000/CAP1400通过非能动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事故后72小时无人值守而不发生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足以应对三里岛那种因操作失误和福岛那种因全厂断电引起的严重事故。

2002年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确立了6种有前途的第四代核电反应堆作为重点研发对象,包括3种快中子堆——钠冷快堆(SFR)、铅冷快堆(LFR)和气冷快堆(GFR),以及3种热中子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VHTR)和熔盐堆(MSR)。2014年又公布了一份新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路线图》,对2002年路线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明确了未来10年内第四代核电反应堆研发工作的重点。

气冷堆是国际上反应堆发展中最早的一种堆型,这种反应堆初期被用来生产军用钚,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商用核电站的堆型之一。气冷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气冷堆(Magnox)、改进型气冷堆(AGR)、高温气冷堆(HTGR)和模块式高温气冷堆(MHTGR)。

高温气冷堆按燃料元件的形状可分为两种:球床型高温气冷堆、棱柱型高温气冷堆。棱柱型高温气冷堆采用棱柱形燃料元件,如美国圣?符伦堡核电厂、日本HTTR试验堆。棱柱燃料因为有固定形状,避免了球床燃料的内部状态(如高温热点)难以探测、难以预测、难以控制的问题,但棱柱燃料也有在高温下可能变形肿胀从而堵塞流道的问题。德国、南非和我国的高温气冷堆则为球床型,具有不停堆换料的独特优点。而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是综合考虑下的反复权衡,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利弊。

中国高温气冷堆到底如何

严格讲,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定义的六种四代堆之一的是超高温气冷堆(VHTR),出口温度要达到1000摄氏度。而中国高温气冷堆的出口温度为750—900摄氏度(二代改进型气冷堆出口温度650摄氏度)。按照这个标准,清华的高温气冷堆(HTR)是不算四代核电反应堆的。想必也是因此,清华和华能对外的宣传是“世界首台具备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商用核电机组”——并没有直说这就是四代堆,意思是安全性达到了VHTR的标准,从而避开了出口温度的问题。

(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厂房立体剖面图)

本次中国的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采用6个反应堆模块连接1台蒸汽机轮机的设计方案,每个反应堆模块热功率为250兆瓦,机组的热功率将达到1500兆瓦,电功率可达655兆瓦,发电效率43.7%(也有资料称是40%)。43.7%的发电效率是什么概念呢?

中国引进的美国AP1000发电效率32.7%(也有资料称是36.8%);中国实验快堆发电效率38.2%。从中可见,虽然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热功率和电功率数据并非首屈一指,但考虑到提高效率的难度非常大,43.7%的效率已经很高了。

而且高温气冷堆还有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的潜力。根据二回路能量转换装置的匹配方式不同,高温气冷堆可以分为三种回路系统:蒸汽循环系统、气体间接循环系统和氦气直接循环系统。目前的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方案采用的只是其中热效率最低的蒸汽循环系统,后两种循环系统还能进一步提升机组热效率。尤其是氦气直接循环系统将堆芯出口的高温一次氦气直接送入氦气透平发电机组做功发电,是最理想的一种循环方式,能充分发挥高温堆的高温潜力,提高发电效率。不过,要实现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未解决。

除了在发电效率上性能卓越,中国高温气冷堆还具有非常好的固有安全性,共有四道放射性实体屏障:包覆燃料颗粒、石墨燃料元件、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反应堆建筑物包容体。其核岛厂房不同于压水堆的安全壳,无密封和承压要求。

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元件采用包覆燃料颗粒构成的全陶瓷型球形燃料元件,在1620摄氏度以下基本可以包容所有裂变产物,完全包容气体裂变产物,同时还有比较完善的衰变热非能动载出系统。由于不会产生燃料大范围损坏、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情况,所以HTR不专门设置三代轻水堆都有的严重事故管理规程,甚至可以取消厂外应急措施。

除了上述优点,由于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参数与燃煤电厂一致,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常规岛可以很好地利用我国现有成熟的火电技术和建造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并对改变中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现状有积极作用。不久前,雾霾再度席卷神州大好河山,如果能以核电替代火电,那么将对降低大气污染,减少雾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此外,高温气冷堆还能为核能制氢、冶金、化工等领域提供大量的高温工艺热。

存在的不足

不过,高温气冷堆也并非什么都好。从安全性上讲,由于轻水堆经过几十年来的使用,积累了上万堆年的机组运行经验,而高温气冷堆才刚刚开始商用,除固有安全性外,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需要长期验证。核电是个为了安全极端保守的行业,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缺点。

从经济性上讲,由于高温气冷堆堆芯功率密度低,单堆占地面积大,而提升功率与堆芯功率密度低与固有安全性存在矛盾。且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制造、回收和各种设备的制造与传统核电产业没有传承要新建一套体系,因此与传统核电机组比经济性优势并不明显。一旦出现燃料小球卡住或内部局部热点等必须降功率甚至停堆的事件,经济性更会大打折扣。从长远看,因陶瓷燃料球不如压水堆燃料棒好处理而导致高温气冷堆如何除役也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现阶段,高温气冷堆还是不宜与沸水堆、压水堆等成熟核电堆型开展直接的商业竞争的。高温气冷堆和超高温气冷堆目前最好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与核电反应堆实现差异化竞争,进军需要高温工艺热源的工业领域。

在军用动力方面,由于压水堆在结构上非常紧凑,最初就是作为军用动力而开发,然后才转为民用发电的(美国第一座核电厂Shippingport的堆芯就来自一个取消建造计划的核动力航母,因此采用的是U-235达93%的高富集度燃料)。而这也是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温气冷堆后,依旧要持续发展压水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温气冷堆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与压水堆在军用动力领域竞争。不过,如果更换了石墨慢化剂并实现氦气直接循环,那在未来还是有希望上艇上舰的,相关工作就不便透露了。

总而言之,如果高温气冷堆能在将来的使用和验证中,将理论上的安全性转变为实践中的安全性,在经济上就能和传统成熟堆型竞争,毕竟省去厂外应急是一大笔钱。而在核电领域,安全性和经济性往往是矛盾的,高温气冷堆能够很好的平衡两者,这就弥足珍贵了。

并非一日之功

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在发展高温气冷堆:

美国通用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部、法国的法玛通公司、日本富士电子公司合作,MHTGR氦透平直接循环研究;日本小型化高温工程试验研究堆HTTR,高温制氢技术;俄罗斯除了与美国共同开发利用高温气冷堆烧毁军用钚(Pu)的研究外,还有自己的GH-MHR项目;南非也着手研发高温气冷堆PBMR项目。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高温气冷堆技术突破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国家863计划中,清华大学在中核集团的支持下设计建造了10兆瓦实验堆,2003年1月7日实现并网发电。2012年12月9日,由中核工业建承的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而本次发布的60万千瓦设计方案,是在山东荣成的示范工程基础上设计的。

(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后假想图)

更关键的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中国完全掌握了高温气冷堆的关键技术: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已完全国产化,在陶瓷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和电磁轴承主氦风机等方面更是实现全球首创。2014年8月,中国成功研制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核心装备之一主氦风机试验样机——主氦风机将氦气加压后作为冷却剂,将反应堆堆芯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承压壳不承受高温,这就有效提升了安全性。这台主氦风机问世时在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容量相当、结构相似的产品。2014年9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已完成安装,可每年可提供约3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

正是因为卓越的性能和固有安全性,以及在关键技术上基本实现国产化,中国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不仅有助改善中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现状,还可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龙魂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