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力下,车企不应轻视面临的困难

转眼间,2016年已过去。在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之下,2016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又一次高歌猛进,产销双双取得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1-11月份,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167.81万辆,同比增长15.57%。而在结束的12月份,在购置税优惠政策结束的推动下,销量数据想必会更加惊艳。在车业杂谈看来,尽管2016国内车市的成绩斐然,但进入到2017年,受上游和销售终端的双重压力,国内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其实不小。

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挤压利润空间。

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就已经开始了上涨的步伐。据生意社价格监测数据,三季度塑料PVC上涨了25.8%,ABS工厂塑料上涨了13.7%。铜箔价格涨幅更是高达70%。此外,聚酯原料也有不低于30%的涨幅。就连包装用的纸箱都出现了超过20%的涨价。不仅如此,宝钢、鞍钢等钢铁企业也宣布提高了2017年的出厂价格。这些都是汽车制造和供应链的重要部分,它们价格的增加,最终都会传导至汽车企业,导致车企运行成本上升,侵占利润空间。这样一来,对于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的汽车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政策不断加严,整车成本被动增加。

随着环境治理形势严峻,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从政策上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国Ⅴ排放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未达到国五标准的车型,将无法上牌。国Ⅴ排放标准相对国Ⅳ,氮氧化物排放加严了25%,还新增除了甲烷之外的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浓度的监测标准。更高的排放标准,意味着汽车企业需要在整车的电喷、燃油、排放等系统增加投入以达到最新标准要求。

另外,2017年1月1日起,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这一强制标准也迫使汽车企业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加大投入,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更先进工艺减少车内有毒物质的释放,以达到标准要求。强制标准摒弃送检的方式,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车内环境。

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恐难避免。

虽然2017年1月1日起仍有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但按7.5%征收,其刺激作用将大大减小。加之消费力在2016年的提前释放,车市恐有短时间低迷。为应对这一情况,一汽大众、奔驰、上汽、吉利等车企已经提前行动,自掏腰包补贴车市,旨在维持销量,避免出现较大滑坡。如此一来,汽车企业难免要掏出一部分利润,让利消费者。

为了争夺市场,各大车企在2017年都有各自的新车上市,以占领市场先机。同时,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汽车,也纷纷推出入门级车型,价格空间更是下探到20万元左右。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考虑到国人对面子的追求,将会有不少消费者投入豪华品牌的怀抱。可以预见,在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2017车市必将有更白热化的竞争。

在车业杂谈看来,2017年车市应该将以缓增长为总体基调。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更加考验汽车企业的功力,不仅仅是考验产品力、盈利能力,也考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系能力。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竞争压力将会更大,但也只有在市场“困难时期”经受住了考验,才能真正的成长,更快地拉近与国外品牌的距离。

欢迎阅读此文章,想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车业杂谈”公众号:qichezhoulei,分享更多原创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