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流的“脱欧”意愿相反的是,2016年6月28日,英国伦敦,大批民众持标语和旗帜在伦敦市中心集会示威,要求“留欧”。
2017年,注定是一个新起点。由于2016年发生的种种出人意料的大事,世界似乎正处在一个变革的火山口。世界不再年轻,世界充满困惑,世界何去何从?
意外频出
卡梅伦首相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大胆地把本来定为2017年举行的脱欧公投,提前到2016年6月23日举行。全世界的主流媒体和他一样自信,他们相信,公投结果将是对欧洲一体化理想的确认,将让那些想单干的英国人彻底死心。
公投场面震撼人心,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人很久没有这么关心自己的命运了,有些去投票的人,年龄竟然超过90岁,他们一定还能记起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之前的生活。
公投的结果,让世界震惊:51.9%的人同意脱欧,共1570万人;48.1%的人同意留欧,共1458万人。
相同的一幕发生在美国大选中。包括共和党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把特朗普放在眼里。在共和党元老老布什的眼中,特朗普就像一个小混混儿,他没有想到这个“小混混儿”能击败自己的小儿子。
最终,特朗普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等在他前面的是政治老手希拉里。三场辩论,希拉里都进退有度,体现了才华和风度,大部分人都认为她赢得了辩论。
大选投票前,所有的民调机构都认为希拉里会赢,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甚至不小心把庆祝希拉里当选的杂志都流向了市场。
选举结果公布,特朗普以相当大的优势当选,很多美国人走向街头,抗议这样的结果,加州甚至有人发起了独立运动。在纽约,州长马上发表讲话,声明特朗普那些“操蛋”的政策——比如限制移民,纽约将不会理睬。
美国分裂了,自从1861年的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还没这么分裂过。
2016年12月4日,意大利也举行了关于修宪的公投。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内的政要,都支持意大利总理伦齐的修宪方案,这个方案将支持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12月5日结果出炉:意大利修宪公投反对票超过赞成票,修宪被否决已成定局。同日,总理伦齐宣布辞职,意大利的经济蒙上阴影,有多家银行,可能因此而倒闭。
这就是2016年的世界。值得提到的事情还有:法国遭遇的恐怖袭击,土耳其政变未遂,叙利亚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带来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似乎正在发生一场变革,而2017年,将是某种意义上新世界的起点。
一个指标是201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5月的大选对决很可能在菲朗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勒庞之间展开。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反对全球化的勒庞不可能当选。但勒庞会再次给人意外吗?
不管如何,处在变革中的2017年已经开启,而如何理解这种变革,将决定着人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世界相处。
世界向内
特朗普在竞选时提的种种政策,很有可能慢慢变为现实。比如,以更严厉的态度对待移民,美国不再当世界警察,将从各地撤军,把注意力转向发展美国经济。
这是一种向内的转变,让人想起美国历史上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由美国总统门罗于1823年提出,其核心要义在于,欧洲不要管美国的事,美国也不管欧洲的事,这是刚刚建国不久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的务实态度。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都不想介入欧洲事务,后来由于英国的请求,威尔逊总统开始派兵帮助协约国。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是美国在欧洲发言的开始,当时它还很稚嫩,威尔逊很快就被英法老政客边缘化了。
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法国北部援建的工厂
二战爆发后,美国最初的想法仍然是不参加。当时,它已经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仍想闷声发大财,但由于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在二战中,美国正式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二战后,它继续主导了欧洲的重建工作,直到今天,美国仍在欧洲发挥着主导作用。
特朗普的主张中,最离谱的一条是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建一道新的“长城”,用来阻挡墨西哥非法移民的流入。这种言论,足以反映出美国已被非法移民问题困扰得有多严重。
2006年10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易西铎市,一辆海关边境保护巡查车辆在隔离墙旁驶过,美国总统布什26日在白宫签署兴建美国─墨西哥边界围墙法案,授权在美墨边界兴建七百英里新围墙
特朗普的言论,要讨好的是那些痛恨移民的底层选民,他们一直抱怨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这些人对政治本来不感兴趣,驴象之争在他们看来,就是财团之间在玩游戏,但是特朗普“闭关锁国”的言论,激发了他们投票的热情,最终,他们展现了惊人的能量。
这一变化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正是移民和开放精神创造了这片大陆的繁荣,如今的美国总统却想仿照中国古代皇帝修建长城,真是颠覆了美国人的三观。
在政策向内转向的国家领导人中,特朗普并不是孤独的。英国公投脱离欧洲,也表明大量英国人认为加入一体化的欧洲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却有可能让自己损失一部分福利。脱离欧洲,虽然也损失了一些机会,但是那些东欧国家的农民,就不可能再自由地到英国来打工了。
对欧洲大陆的一体化冲动,英国一直是将信将疑,它不想抱团,而是想游离在外,并在法德俄等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这也是长期以来的一种基本国策。但是,大英帝国的光辉早已不再,如今再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否会进一步沉沦?这实在令人担忧。
经济:仍不明朗的未来
2016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表现着实让人失望,这很有可能助长了美国人的悲观情绪。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速仅为0.8%,第二季度为1.4%。好在步入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美国公布的通胀、就业、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均表现靓丽,经济走强迹象明显。
和美国相比,日本的经济状况要糟糕得多。安倍在担任首相时曾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要挽救日本经济,并让日本经济走出亚洲,冲向世界,这让日本民众欣喜不已。
安倍要让日本民族重新在世界之林中找到真正的自豪感,然而几年过去了,他的“三支箭”政策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令日本的经济低迷越发严重,日本政府负债率更是高居世界第一。
安倍一上台就开始推行自己的安倍经济学,发出的“三支利箭”目的在于提高和振兴日本的经济。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非但没有持续的增长,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中国经济虽然增长比美国和日本都快,但是也出现了相当大的问题。中国经济的体量相当惊人,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相比,中国经济的活力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无疑更大,但是,中国经济却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一直是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一个动力则是房地产的发展,目前,这两者都遇到了某种瓶颈期,外贸增速放缓,而房价则已高得突破了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向内转”,在美国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而在中国,则体现在经济上,中国将不得不依赖国内的经济改革,更多地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2017年,很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是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多次提出要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不惜与中国打贸易战,他甚至表态,美国将退出刚刚达成的旨在推动世界经济自由化的TTP协议。
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非常高,以苹果手机为例,它是美国的品牌,但是超过一半的零件是日本制造,而绝大多数苹果手机,又是在中国组装、生产的。
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它的影响将会与十几年前迥然不同:不但在体量上,而且在对世界的影响上,中美贸易战都将是致命的,它会让本不明朗的世界经济,继续滑向无边的黑暗。
政治,民粹主义的兴起
在奥地利总统选举中,候选人霍费尔以“奥地利第一”为竞选口号,向竞争对手挑战说:“你的背后是上流社会精英,而我有人民与我同在。”最终,他虽然没能上台,却也让人对奥地利民粹主义的崛起刮目相看。
人们在英国脱欧中看到了民粹主义的抬头,在意大利公投中,也看到了民族主义的力量。2017年,欧洲传统政治势力与日益上升的民粹主义、建制派与反建制派、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的争夺与博弈将持续深入,这很有可能会彻底撕裂欧洲。当每个国家都向内转的时候,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彻底破灭了。
当前,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能看到民粹主义政党的身影,虽然影响或大或小,但其政治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包括反欧盟或反欧元、反对外来移民等。
由于欧洲深陷各种危机,无论是主流政党还是极右翼政党都没有能力很快解决这些问题,预计欧洲今后有较长时间将处于经济低迷、政治动荡、外交内向、一体化停滞的境地。
2017年,欧洲国家还将迎来多场重要选举,包括法国总统选举、荷兰大选、德国大选等。民粹主义和传统政党之间、反建制派和建制派之间的博弈仍是关注焦点。此外,也不排除一些传统政党为获取选票,可能吸收民粹主义政党的部分主张。
实际上,在全球化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着“民族”与“世界”的冲突。过去,民粹主义大多体现在那些在全球化的经济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词也是发达国家经常批评发展中国家的一顶绝好的帽子。
如今,在新兴国家对全球化逐渐张开怀抱的时候,发达国家却民粹主义声音四起,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但这也同时说明,全球化到了一个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世界向内”或许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人们将不得不集中精力,来处理全球化引发的各种问题。
思想:一个更保守时代的来临
在思想上,2017年将有可能是一个保守主义时代的来临。如果说开放是一种正面价值,那保守就是消极的。
一个乐观的时代结束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已经维持了70年的和平,在过去的200年中,这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前些年甚至提出了一个“历史的终结”的概念,他的意思是说,世界到了资本主义现在这个样子,短期内看不大会有更好的观念来取代资本主义及其民主政治观念了。
2016年所发生的很多事,让福山的说法看起来显得可笑,有人开玩笑说:历史又要开始了。发达国家内部,面临着太多的挑战,除了如影随形的恐怖主义,还有经济增长的乏力,这一根本问题目前还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中国的情况当然有所不同,但是,中国经济在接近40年的高速增长后,也面临着转型。大多数专家同意中国经济的趋势是“L”形,经过一段时间的滑落与调整,将迎来一个长期的稳定增长期。
换句话说,过去那种高增长不可能再维持了。但是,40年,几乎就有4代人,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节奏,如今慢下来,也将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那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可能需要更多理性的调整。
这一思想,在人们的理财观念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个段子说,上海大妈提出的理财方案,收益要远高于各金融公司所开发的理财产品。中国人热衷于房产,这就是求稳定的集中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守观念。
每个人,都要重新寻求与世界的相处之道,世界向内,个人怎么办?或许也应该像国家那样,更多“向内”,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成长。
(作者:黄小凡)
看历史公众号: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