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观天下纷争,谁主沉浮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灭二袁,一统中原。挥师南下占领荆州,准备一举灭东吴,一统天下。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被套路了),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名震华夏,赤壁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意气风发的周瑜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理想很丰满)
如果按照周瑜这个战略,诸葛亮隆中对的三足鼎立局面就要胎死腹中了。东吴与魏二分天下,有可能还能联合马超北伐成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没有解决方法呢,难道他早已料到周瑜会死吗?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天下大势,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元气大伤,已无力征伐四方,主要是应对因为战败,内、外部不安势力趁机抬头。
在其内部,有各地门阀豪强阶级和汉室残余;以及支持汉朝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外部,在北方尚存实力较弱的西凉韩遂马超,辽东公孙瓒,以及汉中张鲁等割据势力。
所以曹操的战略重心必须是稳定内部和周边局势,掐灭反对势力蠢蠢欲动的念头,但是曹军新败不可能在荆州死磕,只能先挑捡软柿子捏。其后曹操主攻马超韩遂张鲁而在荆州采取守势。
▲赤壁之战
(图)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刘备此时勉强在荆州站稳脚跟(跑了这么多年腿都麻了),正在积蓄实力。
刘备集团的当务之急就是取得一块战争潜力大且稳固的根据地,进一步发展。荆州,为刘备集团势在必得之地。
一是没得挑,只有这近,二是地理位置重要,位于长江上游,三刘备和荆州士人政治亲缘性强,得到了当地大族的支持(原统治者刘表是刘备的亲戚)。
要完成周瑜的二分天下就必须夺取荆州。这会使两家兵戎相见,(跑了这么多年刘备就是马拉松健将也跑不动了)曹操得利,这让江东高层很是忧心,刚打败曹操志得意满的周瑜却并不把刘备集团放在心上,这是会有瑜粉为周瑜说话了,周瑜以少胜多能击败曹操的虎狼之师,还对付不了兵微将寡的刘备吗?
这时的刘备集团已是今非昔比,有了诸葛亮、法正的到来,再加上关、张、赵等猛将,刘备集团陆战方面的实力也仅次于曹操。
赤壁之战前,刘备集团即拥兵二万,战后攻取荆州四郡,又获得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来投,实力迅速膨胀。
反观孙权集团,虽兵多将广,但观其动辄出兵十万进攻扬州,说明其战略重心在扬州,而且陆战屡战屡败,说明东吴的陆战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就荆州战场而言,仅凭周瑜的军队恐怕难以击败刘备。
▲赤壁之战示意图
2.
庙堂深处,错综复杂
江东不是中原,江东政权是比较平稳打下的,惨烈战斗不多,多是对世家大族的妥协,世家大族实力在东吴根深蒂固。
东吴将领均有属于家族和个人的私兵,其必须维护家族利益。在危机关头,为维护自家利益,凭借长江天险,以己所长水战防御尚可,但要为孙权与刘备集团死磕,恐怕没多少人愿意。况且陆战吴军并不擅长。
纵观东吴历史吴军守土有余,进取不足,军事动员能力远不及曹魏或刘备。对于吴国的统治阶级,偏安一隅保存自家实力,维持现状共治东南,才是首选。
试想一下周瑜在前方与刘备打得难解难分,后方东吴出工不出力,只顾摇旗呐喊。这确实有够尴尬的,这点我们智冠天下的大都督可能想不到吗?当然不可能,所以他想了一个计策。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战场上周瑜是算无遗策的名将,可在庙堂上比诸葛亮还是稍弱一筹,他想软禁刘备,控制刘备集团,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收服能征善战的关羽等猛将弥补东吴陆战弱的不足,而且少用东吴之军保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会大大减少东吴内部反对的声音,一箭双雕。
▲梁朝伟版周瑜。
(图)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东吴势大刘备有求于孙权,不得不去,要借荆州稳住东吴(虽说大多都是自己打下的),到时候会还你的(荆州在长江上游对东吴很重要)否则三分天下也会是镜花水月。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想法,但不和他死磕,他发挥所长,让刘备讨好孙权他妈,(汉朝可是以孝为本),作为君主的孙权也不得不听听老妈的意见,当然这只是表面手段。
诸葛亮与东吴世族心照不宣(他们也不希望孙氏实力太强,否则怎么制衡,更不希望周瑜势力太过强大,一枝独秀),他让东吴的力量消耗在内部,使刘备西进无后顾之忧,顺便解决了刘备的终身大事。
有读者可能会想,陆战不行打不过刘备集团,但江东水军强大,就不能绕过荆州不与刘备交锋,直取西蜀不行吗?咳咳,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呛着了,不要说东吴较弱的陆战能力和蜀中的地理险要,就是能打进益州,那漫漫千里的补给线怎么补给,就凭船吗,明显不现实。
诸葛亮还清楚的看到了东吴内部根本的矛盾,君臣不和,这怎么说?看到这估计就有人开骂了,孙权多好多好,厚待下属……
别着急让我来给你分析分析,孙权是从哥哥手上得来的位置,名不正言不顺(世袭制基本上是父传子),但他本身又没有孙策的军事能力,只能借助亲和的权术笼络人心,(参考北宋赵匡胤兄弟),这就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撇开周瑜,亲自领兵北伐的原因,但他在军事上实在是没什么天赋,以多打少还屡战屡败,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一边是百战百胜如日中天的周瑜,一边是屡战屡败声名日下的孙权,此消彼长,军队对谁更忠诚恐怕难以预料。
这点诸葛亮看到了,难道大都督没有看到吗,当然看到了,蜀地山高路远,自古以来就是据险自立的宝地,看看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攻入蜀地之后的作为,孙权可能放手让他率领大军前去吗?
所以他向孙权说了自己的计划,(上文提到过)不带周氏一人,取得蜀地后,留孙瑜(奋威将军)在蜀地镇守,与马超结盟,而周瑜返回与孙权北伐襄阳。孙瑜是宗室子弟,自家人,本可以让孙权放心,可刘备取荆州用现实给孙权上了生动的一课,亲戚间取而代之更简单。孙权本就得位不正,百年之后也想传位子嗣(谁没有私心),而孙瑜立此大功,传位给谁,结果不言而喻,若不传位给他,其在蜀中培养党羽拥兵自重怎么办?周瑜还是不懂孙权,开拓进取并非其心中所想。
任你才能过人,一心为国,做事一旦不符合某些人的利益,也只得抱憾终身。(狂扯后腿排除异己是他们的强项)这点诸葛亮看的比他透彻,所以日后北伐,他总是牢牢把握大权。
▲张震版孙权。
(图)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3.
智者交锋,诸葛略胜一筹
深读诸葛亮的隆中对,越来越佩服其智深似海,高瞻远瞩,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虽处草庐之中对天下大势却洞若观火。
我曾经看三国地图时,还在想为何隆中对出兵攻打益州时,不提东吴来犯的可能,(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原来根本没有这可能。
而蜀汉建立时,天下局势已然改变,蜀国有能力威胁东吴,东吴才会进攻蜀国。
若非关羽大意轻敌,刘备一意孤行,天下局势如何犹未可知。
不论周瑜是否英年早逝面对有诸葛亮的刘备集团其二分天下,实无可能!
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钟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