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是以北宋初年政治为背景的戏曲人物。他出身皇族却关心民间疾苦,以一身正气的形象游刃有余的周旋于朝堂与江湖之间,每每在千钧一发之间挺身而出做忠臣良将的坚强后盾。
戏曲中的“八贤王”名叫赵德芳。赵德芳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排行第四怎么成了“八贤王”?,戏曲编撰者也注意到了这个小瑕疵,因此在相关戏文中,借宋太宗赵光义的口解释道:“孤赐你金镶白玉锁,加封你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压定了满朝文武大小官员,哪一个不尊你是个八贤王?代管朕躬”。▲八贤王赵德芳
但是真实的赵德芳正是死于亲叔叔赵光义之手。太平兴国六年(973),年仅二十三岁即英年早逝。到是生活在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赵光义八子赵元俨,史称其“性严毅,威望著于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曰‘八大王’”。另据《景文集》记载,当时的著名文士孙奭(即前文仁宗皇帝的老师)曾夸赵元俨“王,贤王也!”。赵元俨,最有可能是“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历史上的赵元俨,并非真的如文学戏曲中的温良恭俭让,也是颇具野心之人。就在真宗病重的时候,他以入宫伺疾为名,赖在宫中不走。几个辅臣担心节外生枝,却又无计可施。当时李迪任相,正好有人端了碗水路过,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八贤王”要喝的。李迪灵机一动,取过案间的毛笔,在水中搅了一气,然后令人送去。“八贤王”一见之下,以为水中有毒,不敢再留在宫禁,立即逃离。刘娥垂帘听政时期,他知道这个寡嫂巾帼不让须眉,所以“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仁宗在位时期,他是太宗诸子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不但位尊禄重,更被赐予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朝、入朝不趋等最高级别的特权。这个完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崇的皇叔,这一点与戏曲《狸猫换太子》中的“八贤王”身份地位相称。
▲李迪
戏曲《狸猫换太子》中“八贤王”,不过是寄予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公正、爱民形象的当权者的一种期盼。“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金锏,也不过是普通百姓希望在皇权之外有一种监督和制约力而已。
▲狸猫换太子剪纸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