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升学和考试是教育的全部吗?家长和学校为何知行不合一?在SELF格致论道讲坛上,DE未来训练营创办人付永认为:经历,尤其是冒险的经历是最不一样的教育,对成长起着最不一样的作用。当你还在为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纠结时,他已经带领一群孩子上山下海,孤岛生存,4天行走戈壁100KM,用1块钱闯荡美国14天……
---嘉宾介绍---
付永
DE学校架构师 未来训练营创办人 黑板擦行动发起人
三天,没有任何食物,没有水,甚至连火,鱼钩也没有,就这样把你的孩子扔在孤独的海岛上,你同意吗?
很多家长肯定不会同意。很多家长,很多校长还在为升学考试、还在为安全在焦虑的时候,其实有一群人已经在另外一种方式在践行着他心目当中的最好的教育。
2015年5月31号下午5点,付永和北京农大附小的百余名师生完成了一次壮举,他们用双脚在柴达木三千米的戈壁荒原,完成了一百公里的徒步行走,孩子们在回程的大巴车上,有的喜悦,有的累得睡着了,而此刻望着窗外的付永却百感交集,不能自已。在三千米的戈壁荒原,那么多孩子,顶着风雨、低温、高反、紫外线,没有一个人落下,所有的孩子完成这段旅程,应该说是DE的壮举,也应该说是学校的壮举。
徒步穿越沙漠、戈壁,只是付永创办的DE未来训练营中的其中一项,付永带着一群孩子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人生挑战。
DE教育中有三天荒岛求生项目:没有食物、淡水,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生存三天。一开始孩子觉得很好玩,没把吃饭问题想的那么严重,饿一顿可以,饿两顿可以,到第三顿受不了了,他们真的开始捡地上的果皮,从枯木中找虫子烤来吃,上椰子树上摘椰子,做椰子饭,用铁锨煎鸡蛋。
还有一块钱城市生存挑战项目,用一块钱从中国到美国,解决所有的交通食宿问题,在美国西部调查为什么创新会在这里发生,走访不同的机构,走访不同的人,最后调查出创新的基因、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体制保障以及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学校没有那么好的创新的东西出来。他们走进哈佛,自己去联系哈佛的PR部门,找场地,找哈佛的听众来听自己的观点、想法、愿望,他们不能用乞讨,不能卖萌,只能用等价交换的价值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基金,换取自己的生存机会。
付永说:所谓成长,就是经历,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
人的成长分为两部分:一为视界,二为经历,在不一样的经历中成为不一样的人。在这些项目中,孩子到底得到了什么?在秦岭野外,有一个不到9岁的孩子叫林陆洋,在原始丛林当中每天晚上有不定时的拉练,一天晚上可能有两次或三次。在一次凌晨两点钟的拉练里,紧急集合号吹响之后,林陆洋被告知在营地两三公里的一个山坡发生了坍塌,队友在返回的路上被砸伤并困在那里回不来,他必须带领救援队员赶到当地去救助。他揉揉没睡醒的眼睛迅速起来集合好他的队伍,不到两分钟迅速地奔赴事发地,那时候的秦岭没有现成的路,他戴着头灯深一脚浅一脚到达现场后,迅速用绳子绑猪蹄扣,找周围的棍子,采取多种救助措施做了一个简易担架,二十分钟就完成这个事,把伤员抬到了要救助的地方。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生存,当孩子离开父母之后,冷暖不知、温饱不知。现在父母和老师管得太多了,活在思维的围墙里,舍不得放手,把自己给桎梏了,不一样的经历当中还能给孩子创造另外的一件世界,另外一个奇迹,孩子在经历中找到自己。
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举办的一场DE野外生存活动中,有个叫云识君的孩子,他刚到营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特别好,特别踏实,有规矩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乖孩子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和别人打了一架,原因是其他男孩子说他娘,而DE的老师告诉他“打架是证明男子汉气概的最好方式”。就是他在参加完DE美国一块钱生存挑战之后,他说: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我只做最好的自己。
当然在我们的身旁还会有很多让我们不敢去妄想的东西,走出围墙是一场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最近有一篇报道:一位北大的学生对生命产生了厌恶和怀疑,这样的事情不少,每年的高校甚至中小学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升学、考试、考好学校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也不是靠找到好工作来评判。当我们的孩子不能够正确地面对生命,甚至对生命产生厌恶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没有退路了。
教育唤不醒装睡的人,当有一天我们能够推翻围墙,当有一天我们有了真正的教育信仰,当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的真谛,开始去敬畏生命,开始去尊重教育发展的基本发展规律,当我们有一天可以真正地把孩子能够无所恐惧地从围墙内领出来,那现在所谓的教育问题还是问题吗?和孩子之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换位思考,还要在行动上有所做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
我们在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寻找不到它时我们便亲手创造了它。中国的教育真的不缺各种先进的理念,更缺的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人和他的行为。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