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赴美办厂是否有可复制性?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一席话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时隔数日,讨论声仍然此起彼伏。

之所以引起如此之大的影响,首先是曹德旺反应问题本身是中国的焦点难点大问题。而且迟迟不能解决,这一两年表现格外突出。这事关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命运,乃至事关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向何处去的重大事件。自然而然的受到关注,引起反应。其次,曹德旺讲出了一些人想讲却不敢讲的真话实话。这真是久违了啊。比如,企业成本与税负问题,比如对宏观经济预期的看法问题等。曹德旺讲的,大多数人特别是高层不一定能够听到,或者说曹德旺讲的直率直接,不拐弯抹角。

最能引起反响的是,曹德旺拿出在美国办厂与中国进行对比。这一对比,颠覆了中国国内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一般印象是,美国仅一个劳动力成本畸高就使得在美办厂生产出来的成本远远高于中国,基本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曹德旺道出,在美国仅劳动力成本畸高,其他费用成本都比中国低,比在中国生产利润高出百分之十几。这一番话语彻底颠覆了中国人的概念。在中国办厂成本费用比美国都高,利润比美国还要低,这也太打击中国人、中国企业了。

曹德旺的一番话不仅反映出中美对比中的一些大问题,而且曹德旺效应是否会出现,即稍有实力的企业会不会出现一股赴美办厂热潮呢?会否复制曹德旺赴美办厂模式呢?

其实,中国企业去美国建厂,福耀玻璃不是第一家,此前已经有多家中国企业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他们的感受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或者欧洲建厂,首先是为了贴近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第一位的,其实曹德旺也是如此,并不是其好端端的跑到美国建厂的,也是其客户的强烈要求。

2009年德国大众要求福耀玻璃2012年前必须在俄罗斯有工厂,于是福耀玻璃就在俄罗斯建了一个厂,2012年通用要求福耀玻璃2016年12月之前必须在美国建一个工厂,2017年1月必须在美国供货。福耀是通用最大的汽车玻璃和大众汽车玻璃的供应商,必须满足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需求。是在美国建厂后,曹德旺才吃到了甜头,才感受到了在美国建厂与中国比较出来的优势。

中国制造业企业一些在国外的大客户比如欧洲、美国,都有赴其本地建厂的打算。原因还是满足客户需求是第一位的。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赴美建厂也许是历史上的最好机遇,赴美建厂成本或会继续大幅度低于中国。特朗普上台后奉行以美国为中心的执政方略。在经济上要求海外企业资本回流美国建厂投资,吸引海外包括中国资本企业去美国投资建厂。在税收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会出台,在美办厂仅从税负上来说,负担或会更轻。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会高高举起,特别是针对中国企业产品的高关税政策将会实施,并且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优势将会很快失去。如果主要客户在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应该谋划到美国建厂生产。

仅仅从客户在美国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曹德旺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如果你的客户和市场不在美国以及欧洲,而在中国国内以及东盟、非洲等其他地区,有没有必要赴美建厂、复制曹德旺模式?需要精心计算后才能做决策。主要是计算运费与关税成本。如果运费与关税成本大于曹德旺说的高于中国百分之十几的利润,那就没有必要赴美建厂生产。如果大大低于百分之十几的利润,那么可作为选项之一。

一般情况下,既是美国成本低、利润高,除去运费与关税后的优势也会消失。况且,关税成本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很大的。

总之,对曹德旺赴美建厂模式的可复制性要认真评估,一分为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