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也在开始考虑要二胎。独生子女中,47%愿意生二胎,30%的人还在犹豫;非独生子女中,有11%为生二胎寻找独生子女为伴侣。学历越高,生二胎的意愿越强;经济实力越强,生二胎的意愿也越强。在性别方面,男性想生二胎的意愿是女性的两倍。而二胎也成为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二胎来了,是生还是不生?
都说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维系一个家庭的枢纽,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二胎政策的开放,让他们也考虑是否再生。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二胎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生不生,什么时候生?都成为大家要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生二胎之前,你做好足够的准备了吗?
1、二胎备孕的心理准备
怀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现在大多数想要二胎的家庭平均年龄在30以上,就是想趁自己还可以生的时候生一个,这就导致很对想生二胎的夫妇出现紧张焦虑的状态。准备要二胎的父母首先会考虑到年龄问题,盼子之心非常急迫,一次没怀上又担心是否自己有问题,这样焦虑的心态反而不易受孕。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正常的怀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都达到完美配合。不要刻意的去担心,放松心情,顺其自然更有助于受孕。别忘了,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这样有对将来宝宝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2、妈妈的心理准备
经历过生产的妈妈们都知道,孕期各种妊娠反应,孕吐的各种难受,吃不下饭瘦得只剩下一层皮,吃不下却又不得不吃,吃了吐,吐了有吃一直这样反复进行。睡觉时会突然腿抽筋,疼的不行不行的,还有面对可能产生的产前或产后综合征,忧郁症等等需要提前打好心理战!
那些怀孕综合症,你还能再忍受吗?
3、爸爸的心理准备
在你打算二胎时,也就意味着你要挑起养家的重担。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养育一个孩子是十分不容易的,不仅仅是需要很多的金钱还有父母的陪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可能更辛苦,需要做更多的事,挣更多的钱,这样才能养得起宝宝。孩子上幼儿园,初中高中大学还有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特长都需要很多的费用,你从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的,你在感觉痛苦的时候你甚至还不能跟别人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能承受得住这些来自生活和金钱的压力?
4、大宝的心理准备
在准备要二胎的时时候,千万不能忽视了大宝的心理。据调查,大父母跟孩子提起想不想要个弟弟或妹妹陪他玩时,只有少部分孩子觉得有个弟弟妹妹一起玩很好,大部分都强烈反对。有的甚至用离家出走或者不上学来表达自己的排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个人的表现,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关键是要父母去妥善平衡其中的关系。孩子担心父母的爱被剥夺,会觉得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以后父母就不爱自己了,会产生恐慌,会排斥。孩子的占有欲是很强的,同时敏感程度也十分高,二胎的出生势必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这种潜在的敌对心理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这种压力远比父母感受到的要强得多。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而无法疏通后,很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甚至引发悲剧。而对于这种“失宠”的感觉,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而便会展现在行为上。例如他们可能会变得爱发脾气、不讲道理、时常哭闹或爱黏妈妈;有些孩子则会出现退化的行为,也就是恢复到小时候的模样,例如他原本已经不尿床了,如今又开始尿床;或者又开始要求用奶瓶来喝牛奶。其次,孩子也可能会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例如故意捣蛋,或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偷地打骂弟弟妹妹。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忽略他们的心理感受,也不要简单地把他们的威胁话当玩笑。关注大宝的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及时的沟通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生二胎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征求老大的意见,降低孩子的危机感,及时的沟通,让他们明白生二胎并不是要剥夺他们的爱,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老大喜欢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是不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而减少,他原本享受的爱和温暖并不会改变,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让他的情绪渐渐正常化。
此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做到对待孩子事事公平,一碗水端平,不要偏袒一方忽视另一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父母应该尝试启发孩子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一样东西两人怎么分,一人一半,还是两人抽签或者轮流,学会把矛盾解决掉,让孩子在矛盾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如果生活中老大确实有做的不妥的地方,父母应该单独与孩子交流,尽量不要当着老二的面训斥老大;有些父母总是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你不乖,还是弟弟听话”“你看姐姐就比你懂事”,这样的话尽量不要说;或是认为大的谦让弟弟妹妹是理所当然的,这也会导致同胞间矛盾的激化。
这些都是想要二胎的父母需要考虑的事,孩子都是需要关爱的,在想要二胎的时候别忘了关心大宝。
欢迎搜索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