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自古以来赞扬知己的就不在少数,而在现实社会中,知己难求已成为公知的事实。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形,难熬的时光,当我们翻遍了手机的数百个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其实,从概率论的角度,这种现象极为容易理解。
先从两性之间的幸福难求谈起。如果男人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条件可以简化为相貌美丽、气质高雅、性情温柔3个。而女孩心中的偶像可以简化为年轻英俊、雄厚的物质基础、高雅的气质3个条件。当心中的偶像在现实中找到了隐射的对象并两情相悦的时候,理想的爱情成为现实。在假设理想偶像的选择标准均为3个,那么,每个人成为异性心目中偶像的概率应为3个因子的概率乘积,理想的爱情变为现实则是异性双方的偶像标准同时达到,则理想爱情变为现实的最终几率=男偶像标准概率*女偶像标准。在适婚人群中,出身富裕家庭的人群比例为30%,相貌英俊或美丽的大学生不到30%,气质高雅(就算与出身富裕家庭的比例相同,取30%,则男同胞成为女孩心中偶像的概率为0.3 x 0.3x 0.3=2.7%,自然,女生成为男生心目中美丽公主的概率也只有2.7%。两情相悦的比例呢?不到万分之八,取近似值千分之一。按照正常的情况,一般的人交际正常交际的圈子很少有超过100人,在大学中,可以假设交际圈子全部为适婚人群,发生的概率近似等于0.1。根据统计学原理,小概率事件(小于10%)的事件在一次事件(或人身上)可以认为不会发生。走上社会后,正常交际的圈子中适婚人比例急剧下降。如果,求偶者学历高、条件苛刻,适婚人群的比例更低,如果不通过婚姻介绍、虚拟网络的方式积极拓宽适婚人群,成为大男、剩女的比例概率极大。因此,根据统计概率分析,一见钟情式的理想爱情铸就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难求的小概率事件;而考虑各种现实物质基础上的婚姻,是婚姻市场的常态。
知己发生的概率其实与两性之间的美满爱情相似。区别在于,美满的爱情发生在适婚人群的两性之间,而知己则既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所谓的红颜、蓝颜知己)。同性之间的知己至少具备志趣相投、才智过人、善于倾听、淡泊名利4个条件。异性之间的知己的必备条件更多,还包括人品端正、豁达大度、幽默风趣、善解人意4个条件。不消说,在功利性极强、人人在三座大山重压下为而生存奔波的浮躁社会,作为普通人,在正常交往的有限同性人群中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潜在知己的人数实属凤毛麟角,异性之间的比例更低。如果用概率来计算,普通人在正常交往的人群中寻觅到知己的概率绝对比理想爱人还低(小于千分之一)。如果一个人属于自恃清高、曲高和寡的另类,由于可以选择的潜在知己群体范围过小,按照高处不胜寒的原理,这辈子寻找的到知己的概率可以近似为0。故而,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王将相,虽妻妾成群、奴仆众多,却要个个称孤道寡了。
因此,在浮躁的功利社会,幸福难求、知己难觅是一种常态。位于社会顶层的精英、学识八斗却自恃清高的另类,由于可以寻觅理想知己、幸福婚姻的圈子过小,愿意倾听他人、善解人意的时间太少,他们忍受孤独的程度远较寻常百姓更深。也许,这就是成为精英、另类所必须付出的精神代价吧。
其实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知己都是难觅的。人的一生能得那么一两个知己,则是一大幸事;若只能孤家寡人度过一生,也无需遗憾。有朋友自当珍惜,朋友因误解成为陌生的路人,也无需自责,甚至不需要解释,因为有一些缘分是命中注定的。
按照霍金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理解宇宙以及我们自身的存在。神奇的造物主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宇宙和纷繁复杂的芸芸众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究这大千世界、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在这漫长的探索之旅中,孤独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种常态,包括起点、终点在内的大部分旅程都要自己一人走过。所谓的知己也罢、伴侣也好,只是局部减轻了旅途的艰辛程度而已。
工作20多年了,足迹遍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同学、学生。然而,每次出差在外的时候,我很少去打扰别人。是同学、不是朋友;是朋友,谈不上知己。大家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既然不能为别人带来快乐,何必为他人恬静如水的生活平添几分纷乱、烦恼呢?更多的时候,自己是在临江的茶馆觅一高出,一边独自品茶,一边欣赏江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实,真正的知己只是自己,所谓的美满爱情、红颜知己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