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气象局将投入2000万用于人工消减雾霾项目,这是头一次有相关部门砸钱搞人工消霾,准备摘掉“治污基本靠天”的帽子。
可是万事开头难,这2000万主要用来采购仪器、做试验,推广应用估计一年半载还看不到希望。
其实早在2012年11月,中国气象局就印发了《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出在2015年,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具体有什么措施?方案里可没详细说,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
今天壹读君就百科一下,这铺天盖地的雾霾,有什么办法能人工消除?
【人工降雨消除雾霾不容易】
以前想要重见北京的蓝天,一靠下雨,二靠大风。下雨时,水分子让颗粒物沉降到地表,刮风时,大风把雾霾吹走。总之,都是靠天吃饭。但是也说明,下雨和刮风天能有效消减雾霾。中国气象局专家曾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人工增雨就是主要的途径之一。
但是人工增雨也不是那么容易,容壹读君慢慢说。传统的人工降雨,主要是采用撒泼一种稀释剂,比如说碘化银、干冰,来凝聚空气中的水分,水分凝聚多了,就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实现人工降雨。但这个方法要求比较苛刻,第一空气中要有大量的积雨云,第二对湿度、温度等条件要求非常严格,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而且要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而北京倒霉就倒霉在,这里的大气相对稳定,很难产生对流,再加上华北地区本就干燥,所以人工降雨消霾对于北京来说,成效那是相当的堪忧。
不过近来,一些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特别的造雨技巧。比如,静电催化人工降雨,利用静电场来促进水气的凝聚效应。与传统方法相比,静电催化降雨的优势在于它对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要求大大放宽。在美国、墨西哥、阿联酋进行的试验已经证实,在晴空,且相对湿度降低到30%条件下,也能实现有效的人工降雨。对于本来水气就不足的华北地区来说,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这种技术什么时候能引进,现在还不好说。
【在大裤衩上安装喷雾器】
由于人工降水困难,部分科学家就发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比如浙江大学教授、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客座正教授俞绍才同志,提出了一个新方法:向大气中喷水以模拟下雨的自然过程,能够最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气体污染物。
俞教授的设想是,在城市的高楼,比如大裤衩、人民日报大楼、CBD等建筑上,安装喷水器,在雾霾天就向大气中喷水——这个方法从原理上是很靠谱的,壹读君脑补了一下,大概就是这样:
据俞教授研究,这种高楼喷水法不仅可以高效减少PM2.5浓度,而且实施起来成本较低,沉积到地表的水还能循环利用。只不过,这个喷水法还有待完善,水滴的密度、大小还是需要进行科学试验的,以免水还没沉降到地上就蒸发了,加剧大气污染浓度。除此之外,教授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居住的楼顶上都安装喷水器,大家一起喷一喷,空气更清洁,生活更美好。
西安采用的方法看起来比高塔喷水要更富有暴力美学。2013年,被雾霾困扰的西安启用了5辆远距离喷雾降尘车,来应对雾霾。这种车看上去就是一门喷水雾的大炮,最远喷水距离为60到100余米,最大蓄水量近10吨,主要作用是喷雾抑尘,同时具备洒水和道路冲洗功能。每台设备可控制半径60到80米的的净化区,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如果北京市城区面积按去掉零头的1000平方公里算,那只要……12500000辆车就够了。当然了,喷雾车可以边走边喷,如果10分钟就喷干净4个足球场,24小时不停的话,那只要868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辆……
【削山引风靠谱吗?】
如果人工降雨消霾难度比较大,就只能走另外一条路:引风。
葛优大爷曾经在《不见不散》中畅想过这种史诗级的改造自然工程:“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五十公里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那我们美丽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比北京污染更厉害的兰州就把这个畅想付诸实践了。兰州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北京的两倍,由于兰州的盆地状如一口大锅,污染物积聚在锅内,难以消散。从1995年开始,兰州就提出了“削山引风”的计划,把兰州市区东部的大青山削平,以便空气流通到兰州市区。到了2011年,兰州市又把这一想法写进了“十二五”规划,且预计花费大概是6000万。总的来说,“削山引风”工程的效果非常好,山被削平了20多米,有效缓解了兰州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
所以,能不能在北京西北面的山脉上开一道口子,让西伯利亚冷空气长驱直入驱散雾霾,这事儿还得商量。
据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北京将为治理雾霾投入7600亿,这笔钱大概相当于2013年全年北京市GDP的39%。就算每年拿2000万投入消减雾霾的试验项目,也仅仅是九牛一毛。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真正有效地消除雾霾,可能还需要专家进行“持续、系统、深入的研发”。壹读君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