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苏美夹缝之中的欧元你知道多少?

德国总理科尔(左)和法国总统密特朗,1985年摄于爱丽舍宫

欧元前货币危乱

欧元出现之前,“一个国家,一种货币”是古今中外的通行法则,各欧洲国家均发行自己的主权货币,货币群雄林立。

这当然不利于欧洲各国间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同时,主权货币制度有一种天生的缺陷,即:在国内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各币各自为战,其利率、准备金、贴现率等货币政策之效果常常互相抵销,难以取得实效。

在对外抗击风险方面,由于没有抱团,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抵抗来自国际游资的攻击和炒作,容易被各个击破。例如,在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中,英国和意大利两国就至少损失了800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面对这一天量损失,任何国家都“伤不起”。

显然,要化解或避免这些巨大损失及其风险,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及其主权货币都不可能完成。要理解欧元,就要回到欧洲的过去,回顾欧洲的历史。

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是欧洲文明的共同源头、历史遗产和精神支柱。其中,希腊文明中的民主思想和思辨哲学曾在罗马帝国一统欧洲时得到广泛传播。罗马文明中的罗马法在欧洲广为实施,后又经历罗马法的复兴而成为欧洲各国法律的基础。

作为欧洲人精神支柱的基督教,它先是随着罗马帝国东征西讨,后在欧洲各地建立的世俗王国内对人们进行精神统治。

可见,欧洲虽然地域辽阔、小国林立、征战不止,但文化同源、信仰同教、法律同宗,出现某种统一也合情合理。虽然罗马帝国和基督教都先后分裂,但谋求统一还是成为以后几十代欧洲人的追求与梦想。

实际上,早在公元1-5世纪,罗马帝国就在欧洲部分范围内实行了统一货币。当时,人们只需持有罗马便士,便可周游全境,经商旅行,十分便利。

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分为众多民族小国,货币混乱不已。基于此,自15世纪以来,波西米亚(今捷克境内)国王乔治·庞帝比德、文艺复兴巨匠但丁、法兰西学院院士圣·皮埃尔神父和欧洲圣哲先贤如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等都先后为欧洲联合摇旗呐喊。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断言:欧洲终将有统一的货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拿破仑虽有统一欧洲之意,奈何其用强力,侵犯他国主权,多行不义,最终兵败身亡。之后,欧洲战争不断,统一之梦遥遥无期。

苏美夹缝求发展,法德合作泯恩仇

20世纪前后,欧洲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先是在GDP上自1894年起被美国超过,后又于1936年被苏联超过,期间和之后又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必须仰仗美国才能还清战争赔偿和战争债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将欧洲一分为二,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肉夹馍”——虽然有些肌肉,但必须依靠美苏两家的面皮才能生存。夹缝生存中的欧洲人开始了联合自强。

西欧率先扛起了欧洲联合的大旗。西欧国家认识到,要想恢复昔日的光荣与梦想,只有依靠各国的联合自强。

于是,有了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有了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于是,战后西欧很快就走上了联合自强、从经贸合作到货币合作的道路。

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大强国,长期以来战争不断,最后两败俱伤,都失去了世界大国地位。

欧洲合作看法德。20世纪50年代,虽然战争结束了,但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敌对情绪和德国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并未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形下,西欧各国很快认识到,要从根本上遏制德国的军国主义势力,确保欧洲永久和平,就必须把德国纳入共同体的框架内。

因此,充满智慧与远见的法国政治家罗伯特·舒曼决定从经济合作起步,将煤、钢这两种最重要军用物资的生产和经营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以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隔阂和戒备之心。

欧洲央行行长理事会商讨经济形势及政策

于是,欧洲合作进入了快车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5年前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决定建立政治、经济与货币联盟,改欧共体为欧盟;1999年1月1日起,实行单一货币——欧元。

德国央行成舵手

在欧洲货币联盟,特别是在欧洲央行及欧元的创建过程中,德国联邦银行(央行)及德国马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央行及德国马克被公认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典范。对此,曾任密特朗总统时期经济和财政部长、后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曾说:“并非所有德国人都相信上帝,但是所有德国人都相信联邦银行。”

事实上,德国联邦银行创建之前,德国货币堪称史上最乱。例如,1870年前,德国境内竟然有100多种货币;1923年,德国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竟然同比上涨了20亿倍。货币混乱、通货膨胀使德国人民吃尽了苦头,于是在二战后建立了全球央行中最具独立性的德国联邦银行。

幸亏有了德国央行的高度独立性,德国才有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德国马克才以坚挺的态势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才能保证德国几十年的低通胀和高增长。

德国马车与法国马夫相配合促进欧洲合作不断深入,才能在1992年的货币危机中保证法郎—马克汇率神圣不可动摇,才能挽救欧洲汇率机制于即倒,才能为欧盟、欧洲央行和欧元的到来创造了绝对必要条件。

可以说,正是由于德国联邦银行和德国马克数十年的良好表现和在货币危机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功力,才使得欧洲人同意以德国联邦银行和德国马克为蓝本创建欧洲央行和欧元。

政治智慧定乾坤

在欧洲联盟、欧洲央行和欧元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当机立断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方面以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最为典型。

早在1983年1月,为了支持科尔,密特朗就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到西德议会演讲,支持科尔总理提出的核武器部署计划,声称法德两国之间的宝贵友谊是治疗战争创伤的关键药方。这一演说成为法德关系的转折点,为密特朗在德国赢得极高的政治声誉。

1992年9月的货币危机中,法国外汇储备损失惨重,欧洲货币体系岌岌可危,但德国央行以独立性为由拒绝救援。密特朗总统向科尔总理求援。科尔立即给远在华盛顿的德国央行行长和财长打电话。

次日一早,法德两国央行和财政部就发表联合公报,宣布法郎—马克汇率神圣不可动摇,挽救了法郎和欧洲汇率机制,为欧盟、欧洲央行和欧元的诞生创造了绝对必要条件。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时刻来临。两位政治家再次进行政治决策:为了德国统一和欧洲和平,德国必须牺牲坚挺的德国马克和誉满全球的德国央行,将其融入欧洲央行和欧洲单一货币。

作为让步,法国同意欧洲央行设在德国法兰克福,仿效德国央行享有高度独立性,按照德国央行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

1990年10月3日,德国完成统一。1992年2月,欧洲领导人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条约,确定由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统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顺利诞生。

欧洲央行代替德国央行、欧元代替德国马克,这就是德国统一的代价。籍此,德国实现了统一,欧洲实现了和平与繁荣,欧盟实力增强,可以内压德国军国主义,外抗美国霸权。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全球共赢多赢格局,除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用任何理由反对或阻挠。

欧元一统路漫漫

目前,欧元区有17个成员国,GDP高达14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直逼美国。然而,GDP位居世界第六的英国迄今虽已加入欧盟(今年6月,英国已公投脱欧),但尚未加入欧元区,不仅成为欧元的莫大遗憾,也成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障碍。

英国不加入欧元区,当然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心理原因。想想看,英镑曾经充当世界货币之锚,当过货币盟主,让它加入欧元区当然很难。

再者,几百年来,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反对欧陆上任何国家坐大,多次得罪法国和德国。德国统一前,英国又曾阻挠德国统一。如今,要英国加入欧元区,围着以德国央行和德国马克为模式、以法德合作为轴心的欧元制度打转,英国人心理上怎么受得了?

其次是经济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传统等因素,在经济周期性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主要指标方面,英国与美国一直相近而与欧陆相左。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上述差异尚未解决时,英国不宜加入欧元区。

同时,英国人还担心,加入欧元区后,可能会危及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和英镑在原殖民地的重要影响。此外,也许与英国阻挠德国统一有关,在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中德国拒施援手,英国一天之内损失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今,德国人在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发言权日益增大,英国人就更加纠结了。

最后是政治原因。如前所述,英国一直奉行势力均衡政策,谁强大,就反对谁,在欧洲大陆没有真正的朋友。大英帝国衰落后,又依靠英美特殊关系,甘当美国战略马前卒,继续所谓势力均衡政策。这与欧元区国家联合自强、抗衡美国的战略完全南辕北辙。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英国也常常与欧洲大陆意见相左。

如前所述,欧元本来就是欧洲合作自强、抗衡美国的结果,自然会与美元的霸权地位发生冲突。

不过,在欧洲重建、欧洲合作和欧元创建的初期,美国还是很支持的。例如,早在1950年,就支持建立欧洲支付联盟,促成了欧洲第一次货币合作,后来甚至不顾英美特殊关系,拒绝撒切尔夫人阻挠德国统一的请求。

无利不起早。美国此举先是希望其能够抗衡苏联,是美国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的需要。后来,听任欧元发展壮大,是因为与其跟数十个欧洲货币打交道,不如跟一个单一欧洲货币打交道。

2011年11月12日,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门外聚集的抗议者,条幅上写着“消灭大银行,重新分配财富”

经过十多年的运行,欧元发展势头良好:使用国家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吸引力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从任何角度看,欧元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尽管当前的欧元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成员国可能退出欧元区,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欧元。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这只不过是新生事物成长中的必经挫折而已。更何况,欧洲合作史已经一再表明:每一次重大挫折都会让欧洲合作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袁仁辉)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