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三次外交使臣遇刺事件

12月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历史上,外交使臣遇刺往往会成为改变国际局势的转折性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莫属奥匈帝国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近代中国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影响重大的外交使臣遇刺事件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三次外交人员遇刺事件。


1、李鸿章日本遇刺

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赴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停战事情宜。

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甲午战争本就是一场压上全部身家的豪赌,下了如此高的赌注不捞回数倍的利润是不会罢休的。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全歼北洋水师并占领威海卫,日本陆军也已攻入辽东半岛直逼山海关,伊藤博文底气十足,狮子大开口地提出了:赔款三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等苛刻条件。

李鸿章竭尽全力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伊藤博文却不肯做丝毫让步。此时一个突发事件使谈判进程发生了转机。

在第三次会谈结束后,李鸿章乘坐骄子离开春帆楼返回住处,在距离住处约50米处,一个日本青年冲出人群按住轿夫的肩膀,抬手向李鸿章开了一枪,子弹击中李鸿章左侧面颊,血流不止。这颗子弹虽没有夺走李鸿章的性命,但是由于李年事已高不适合接受手术,子弹一直留在了李鸿章的面颊内直到他去世。

凶手是一个26岁的无业日本“愤青”,名叫小山丰太郎,是日本激进团体“神刀社”的一员。他无知且狂妄地认为日本可以就此一举吞并朝鲜并占领全中国,因此反对与清政府和谈,希望通过刺杀李鸿章使战事扩大。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得知此事后对这种愚昧的“爱国热情”大为光火,主张判处小山奉太郎死刑。因为此时日本已经投入了全部实力,国库空虚。

后来的日本比当时强大数倍,也依然没有实力彻底吞并中国,当时的日本就更没有能力彻底打败中国了,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对日本并没有利。

李鸿章遇刺后,世界舆论纷纷指责日本,国际形势对日本极为不利,伊藤博文担心李鸿章就此愤然回国,利用国际舆论寻求列强干涉,这将会使日本丧失更大的利益。因此表示愿意立即停战,赔款也由原先的三亿两白银减少为二亿两。

由此李鸿章奋力在谈判桌上争取而不可得的却由于遇刺而达成所愿。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会面图

2、克林德事件

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公使,性格专横跋扈,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对待中国人上,其他各国公使也都认为此人非常粗鲁。

当时正逢主张反洋教、杀洋人(其实杀的最多的是中国人),号称“扶清灭洋”,自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大举进入京津地区,到处杀洋人、杀教民,到处“挑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北京城内的洋人人人自危。

此时跋扈的克林德居然毫不示弱,他看见义和团装束的人就打,看见义和团民操练就命令士兵开枪射杀,还下令射处死了一名身着义和团服饰的儿童。

此时顽固派把持朝政,北京的形式已经非常紧张了。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一直盘算着废掉光绪,为此册立端郡王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准备替代光绪,没想到遭到了外国公使的集体反对。

老太后怀恨列强干涉自己的家事,对列强早已不满,希望借义和团教训一下洋人。

此时亲义和团的甘军也调入京城,顽固派大臣还在城内组织了“虎神营”(因为虎吃羊,神捉鬼,“虎神”专克“洋鬼”)。

6月11日,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杀死,刨腹挖心,切除四肢。杀害外交使臣是严重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即便按照中国的传统,也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说,擅杀外交使臣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1900年6月19日,总理衙门给各国使馆发来照会,言明局势即将失控,中国政府已经无法保护各国使馆安全,要求各国驻华使馆人员及家眷二十四小时内在清军保护下离开北京,撤往天津。

各国使馆人员不相信清军的保护,联名致函总理衙门要求暂缓离京等待各国军队前来护送,并要求次日上午九时前给予回复。

20日上午未收到总理衙门的回复,德国公使克林德不顾各国公使的劝阻,仅带一名翻译前往总理衙门交涉,途经东单牌楼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被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队章京恩海开枪射杀。

克林德被杀给了各国派兵的借口,此时慈禧也决定与洋人决裂,对列强宣战。随后清军和义和团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种下了庚子国难的苦果。

后来的事情众所周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最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德、法、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此外还要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准许各国驻军,后来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利用的正是这一条款,可以说《辛丑条约》间接为后来日本挑起七?七事变提供了方便。

庚子拳匪之乱使中国近代化的成果遭到严重破坏,对中国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而克林德事件正是八国联军侵华重要的导火索之一。

▲法国画报,刺杀克林德

3、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26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前往哈尔滨与俄罗斯财政大臣谈判,他所乘坐的火车缓缓驶入哈尔滨火车站,站台上人挤满了前来迎接的日本侨民,当伊藤博文走下火车向前来迎接的日侨挥手时,人群中突然闪出一名男子冲到距离伊藤博文不足六米远的地方,掏出手枪对准伊藤博文连开三枪。

行刺成功后男子没有逃离,而是展开一面太极旗,上书“大韩独立”四个字,朝着人群用俄语高喊“高丽万岁!”随即被俄国军警制服,此人正是韩国头号义士安重根。二十分钟后伊藤博文在车厢内死亡,安重根被转交给日本,关押在旅顺,后被日本判处死刑。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原因还要从头说起,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逐渐强盛。

面对当时的世界环境,明治维新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论,主张日本“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失之欧美取之邻国。

日本人认为一个岛国想要发展为世界性强国,必须要向大陆发展,于是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距离日本仅一水之隔且国力弱小的朝鲜成为了日本首先侵略的目标。

1875年日本武力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国门。由于朝鲜长期以来一直是大清的属国,这阻碍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计划,为此日本不惜与大清开战。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击败大清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为完全独立自主之国家。

失去大清的保护后,朝鲜高宗的皇后闵氏主张朝鲜应转而寻求俄罗斯的帮助,抵御日本吞并朝鲜的企图。

1895年日本人冲入朝鲜皇宫,在高宗眼皮底下谋杀了闵妃并将尸体扔进树林里烧毁,高宗逃入俄国使馆避难长达一年之久。1897年在俄国的护佑下,朝鲜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为了吞并朝鲜和中国东北,日本又不惜与俄国开战,190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日俄战争,朝鲜高宗害怕卷入战争而宣布中立。

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日韩议定书》,规定日本保障大韩帝国独立与领土完整,但韩国任何一处军事要地都要允许日本自由驻军。打败俄国后,日本逼迫韩国签订第二次《日韩协约》,将外交权转交日本,从此伊藤博文成为了韩国的“太上皇”。

由于高宗一直从事秘密活动,向国际社会控诉日本的侵略罪行,激怒了伊藤博文。

于是伊藤逼其退位,并借机强迫韩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彻底控制了朝鲜半岛。


▲伊藤博文

安重根生于朝鲜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熟练地说汉语写汉字,后来又掌握了日语和俄语。

看着心爱的祖国被日本欺凌,一口口蚕食,安重根愤然投身于反日活动,将伊藤博文视为侵略朝鲜的罪魁祸首。

日俄战争之后日俄两国急需缓和矛盾,此时伊藤博文计划游历满洲,正逢俄国财政大臣在海参崴公干,双方约定于哈尔滨会面,商讨远东利益分配问题。安重根得知此消息后,开始筹划在中国东北刺杀伊藤博文,最终将刺杀地点定为哈尔滨火车站。

这一天安重根打扮成日本侨民的样子,会说日语的安重根轻易躲过搜身混入日侨人群中,之后就发生了前文提到的那三声枪响,至今哈尔滨火车站站台上依然标记着两人当时站立的位置。

这一次刺杀给了日本加紧吞并韩国的借口,1910年韩国被迫签订《日韩合并条约》,韩国自此彻底被日本吞并,开始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很多读者可能读到这里仍然纳闷,韩国义士刺杀了日本首相,对中国的影响究竟在哪?伊藤博文遇刺不仅振奋了韩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样振奋了中国人。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一样饱受日本欺凌,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战争,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895年正是伊藤博文让中国人吞下了《马关条约》的苦果,日俄战争中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屠杀中国人。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后,中国舆论为之一震,国学大师章太炎等人纷纷赞誉安重根烈士的义举。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甚至至今影响着中日韩朝四个国家,中朝韩三国一致认为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是爱国义举,日本则坚持污蔑安重根是“恐怖分子”。


▲安重根

?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华(那时候朴大婶形象还不错,还没有萨德,中韩关系尚佳)建议在哈尔滨建立安重根烈士纪念碑。

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然参拜靖国神社,挑战了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底线。

2014年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建成揭幕,引发了日本的不满,日本污蔑安重根为“恐怖分子”,称中国此举是“对‘恐怖分子’的礼赞”。对此中韩官方都采取了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如果纪念安重根烈士是对恐怖分子的礼赞,那么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又是什么?”

韩国方面则回应“如果称安重根是恐怖分子,那当时的日本就是恐怖主义国家”。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二任期以来,呼吁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参拜靖国神社,接连挑战历史的底线,此时重提安重根烈士已经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而是亚洲爱好和平的国家对日本无耻行径的有力回击。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