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怎样的雾霾科技?

现如今,雾霾已经成为天气预报中例行汇报的一项指标,和晴天、阴天、下雨、多云并驾齐驱,如果说传统的天气指标是天灾,那么,雾霾就纯粹是人祸了,而把所谓的人祸放到天气预报中,标志着中国气象工作的进步,同时也是对一座城市、一群人的讽刺:我们真得搞不定雾霾,需要时刻监测?

自今年入冬以来,中国北方最主要的几个城市都笼罩在雾霾之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这些都是雾霾都市,市民出门总有种腾云驾雾之快感,限号不能开车,真恨不得一个筋斗云翻到深圳去工作;笔者有位石家庄的朋友,他的房子刚刚装修完成,笑称:室外雾霾肆虐,室内甲醛超标,连呼吸都是一种痛,平日大气都不敢喘!

单从表面看来,雾霾就不是一个好东西,把太阳都弄得黯淡无光,就更不要提那些蓝天、白云、红绿灯了,事实上,笔者身在雾都,长时间看不到蓝天,心情是非常沮丧的,雾霾会催化坏情绪,让人类时刻都有一种想死的感觉;而从本质上讲,雾霾更加恐怖,它是一种粒子,由琳琅满目的污染物,如CO/SO2/NH3等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终炼制而成,我们常说的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大气颗粒物的总成,囊括了化学周期表中的全部元素,涉及30000种有机化合物,而且因直径较小,非常容易通过鼻腔、口腔进入体内,只消想一下,我们永远也背不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会知道PM2.5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更可怕的是,PM2.5无处不在、避无可避,而且它也不像砒霜,杀人害病的效果立竿见影,人类尚能有效提防;雾霾的戕害是一种经年累月的伤害和吞噬,当人类感受到PM2.5带来的痛苦时,已经无可挽救。

随着雾霾的肆虐,越来越多的科技、舆论孕育而生,著名教授于丹大姐这样告诫百姓:如果外面有雾霾,就把家里的窗户关上,不要让它们进入到室内;如果窗户也挡不住雾霾,那就关上心灵之窗,不要让雾霾污染了我们的内心...但笔者认为,人类只有心灵纯净是无法存活的,我们仍然需要科技手段,让心肝脾胃肾全部纯净,同时,保住智商。

雾霾之下,谁会有特供空气?

针对雾霾问题,笔者向来乐观,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也影响着领袖、企业家、明星、经济人的生活,这些阶层能享受特供的食物、特供的水,但不可能享受特供空气,事实上,人人平等的理念在雾霾之下倒是给发扬光大了,而特权部门都在想办法时,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相信很多人都记得APEC蓝和阅兵蓝,唯一遗憾的是,城市主导者还没有持续的意志赶走雾霾,毕竟,雾霾是现代生活最普遍的副产品,赶走雾霾势必对生活结构造成重创,也正是这样“凑合过”的心理,科技也只能缓解雾霾,不可根治:

现在比较先进的雾霾科技应该是“空气净化器”一类的装置,过滤也好、化学反应也罢,含有PM2.5浑浊的空气,经由净化器之后会变得清新,但难度在于,这种设备只能装到室内,我们实在是需要一个大棚式的装置,把整个城市都罩进去;一些思想前卫的老教授,则利用物理学知识,巧妙地打造出“会呼吸的房子”,这些屋子可长期关闭窗户,通过一套自动换气系统,定时把室内污浊空气抽走,同时,外面的空气经过滤会顺着隐蔽的管道安静地流向每一个房间,相信这样的空气净化系统比之于丹大姐的心灵之窗更加靠谱,而随着雾霾问题的严重,此类系统也势必成为未来商品房的标配,若能再配上一批抗雾霾新型催化瓷砖,让空气中的化学物质逐一发生反应,那么,室内整体空气将会变得清新,充满着健康的味道,届时北京、天津的房价估计要突破10万/平米。

或许,雾霾空气的过滤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课题,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开发,但眼下的雾霾已经在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要一些小的科技工具来辅助,比如雾霾天气下,车祸的数量会上升,一个重要原因是司机看不清楚红绿灯,这就需要城市安装可穿透雾霾的交通指示灯;另外,从瑞士来中国的飞机,可能无法在北京正常降落,毕竟,欧洲的飞行员没有经历过如此恶劣的天气,在这种背景下,科技人士推出“盲降”系统,任雾霾再严重都能平安降落,同样的逻辑也正用于火车的行驶...平心而论,这些科技工具都是不错的发明,但只治标不治本,人类通过这些工具逃离了雾霾,也把自己困在笼子里。

治标治本,人性弱点是雾霾之源?

雾霾的危害已尽人皆知,如前文所述,重金属会影响人类健康,空气中粒子浓度增加之后,则会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而雾霾湿度较高是一种非常好的病毒、细菌传播载体;而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相关机构的监测,普通人对雾霾的形成原因也渐渐清楚,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烧煤和尾气排放,如果说前一种原因还有工厂、企业等政府的原因,那么,尾气排放则完全怪不得政府,基本上由普通百姓一手造成的,我们不得不尴尬地承认:雾霾有90%来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既知道雾霾的危害,也知道它的形成原因,但就是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根治雾霾,这是因为人性中有着不可克服的弱点:自私、贪婪、懒惰、虚荣等等。

拿私家车为例,纵然雾霾已经如此严重,人类也从未放弃买车的希望,甚至在限号期间铤而走险,趁着交警人力瞌睡或者摄像头稀疏,出来溜溜车;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增长从未因雾霾问题而有任何减缓,能源的消耗从未减少,一些人在“借钱、贷款、找不到停车位、支付不起邮费”的时候,依旧要买上一部车,美其名曰:代步工具,其实是掺杂着大量人性弱点:雾霾是全社会的事儿,加我一辆车也不会怎么样,我开车,让别人去绿色出行吧,这大概就是自私;自从私家车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再也蹬不动自行车,大家去楼下超市买包烟也恨不得开车出去,这估计是懒惰;现代社会中,没有车就不能融入特定的圈子,没有车就不能发一组“不小心漏出方向盘”的优质朋友圈,此外,再没有父亲敢保证坐在单车上的女儿会面带笑容了,这估计就是虚荣了。正因为这些人性弱点,加之,雾霾只会逐步引发问题,才导致人类之于雾霾的漠视,或许只有等到“呼吸即死亡”之时,人类才会关掉冒着浓烟的小型工厂,重新骑上自行车,面对笑容。

雾霾来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靠自律绝难根治,甚至无法缓解,真正的希望在于科技手段和商业模式:滴滴、快的、Uber整合交通,让租车变成时尚,降低私家车保有量;开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厂、构建能源互联网,这些都是科技人士的一等一重要的课题;倘若这些仍不见效,我们或许只能寄希望于火星改造计划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