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清王朝才在近代史上的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
对上述观点,须要仔细进行辨析。
如果单从清末对外战争的胜败的角度来判断的话,可以说清朝落后于西方,因为清政府在面对外来侵略者时吃了一系列的败仗。
但是人们应当形成下述三点认识:
1.
不同的物体在本质上是不能比较的。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比较。
例如,人们无法比较橘子与苹果哪一个更美味,无法比较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哪一个更美丽。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质”并不相同,因此本质上无法比较,自然也不能说孰先孰后、孰优孰劣。
▲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中国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856年—1860年)开启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2.
因此,要将清王朝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比较必须选定特定的标准。
例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孰高孰低、战争中孰胜孰负、综合国力孰强孰弱。因此,如果从枪支的数量上进行比较,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可能不如英国,但是从综合国力上进行比较,英国可能不如清王朝,清王朝只是未能将综合国力转化为战斗力。
一方面,清王朝的冷兵器不敌英国的热兵器,另一方面清王朝在战前在心理上太过自大,认为一定能战胜英国,但是一旦受挫,心理落差就会过大,进而不理智,急于求和。
其实,在近代史上,清王朝在任何一场对外战争中如果能够决心打持久战而不是急于求和,那么最终的胜利都将属于中国。
(在这里,要带开一笔,谈一谈2016年中国女排为何能获胜。前面已经说了,清王朝在战前太自大,因此一受到挫折就无心再战了。郎平就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她在赛前让中国女排与巴西队打了一场,虽然输给了巴西队,但巴西队也因此会产生自大的心理。到了真正决赛的时候,中国队胜了巴西队一场之后,巴西队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会心慌,稳不住阵脚。其实输掉比赛,让对手产生自大心理,然后再给你当头一棒,你从士气上立刻回低落下去。)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局势图
一个国家的实力或者说综合国力包括许多侧面,因此单单从某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并不能反映出清朝的国家实力与西方国家的国家实力之间的真实对比关系。即便清王朝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打了许多次的败仗,但是并不能说清王朝一定落后于西方。
清朝的人口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在中国近代史的初期仍然居于世界第一(当然,不能把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地都算作英国的国土并在这种情况下拿英国与清王朝进行比较)。
而且在清王朝时中国未必打不过西方国家。有人可能会问:清王朝遭遇了那么多次的对外战争的失败,你为什么还说清王朝能够打败西方国家?
笔者的看法是:清王朝一直未倾尽全部国力与西方国家开战。
例如,在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对“八国联军”提出:你们如果不答应清王朝提出的合约条件,我们清王朝就迁都西安,与你们进行“持久战”,中国地大人多,虽然你们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最终胜利会是我们的。
也就是说,清王朝的领导人如果真正下定了打“持久战”的决心,那么清王朝最终会像中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那样,最终赢得对西方国家的抗战的胜利。只不过清王朝的统治者并未下这么大的决心,或者说并没有这么大的魄力而已。
清王朝往往是在稍显败绩之时就决定拿出钱来“息事宁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清王朝的财力的雄厚——清王朝对外赔了那么多款,但是并未因财政问题瘫痪,反而在洋务运动中办了许多企业、修了许多铁路,西方国家也乐于并且争着借钱给清政府,这正说明西方国家对清政府的还款能力有信心。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在近代史开始之前,清王朝仍然在中国的既有文明模式基础上向前发展,而且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谓中国既有的文明模式,就是农业文明加上中国传统文化。
在清朝统治期间,中国仍延续了这种模式并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取得相对于自身来说的进步。
例如,在1840年之前,中国的人口在清王朝统治下出现了快速的增加,达到中国王朝时代中人口的最高峰。西方的工业文明使其在战争中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来说拥有优势,但是这不代表西方的工业文明、社会制度比中国的传统文明更好。
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社会制度相比也有自己的优点。
例如,工业文明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不会产生这种问题,反而人与自然是高度和谐的。西方的商品经济会发生经济危机,中国的传统的自然经济不会出现西方的那种经济危机。
▲1900年西方杂志《puck》孔子与耶稣悲哀地看着义和团之乱中相争的西方列强军队和大清军队说:“我们的教导白费了吗?”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中,国是君主的“家”,因此君主会尽心尽力,康熙为国劳累了一辈子,雍正为国劳累而死,咸丰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感到愧对祖宗、抑郁而亡;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中,执政者只不过是地位最高的“守夜人”而已,西方国家的兴亡是与执政者的荣誉、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却未必是与执政者对国家的忠诚感、一体感联系在一起的。毕竟,西方执政者在几年任期结束之后就要把国家交给其他人,这样的执政者对国家的责任感怎么可能比以国为家的中国君主对国家的责任感更高呢?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热兵器、在工业方面,清王朝比西方落后,在其它方面很难就得出清朝比西方国家落后的结论。
当然,清政府统治者的厌战、求和的倾向在中国近代对外战争的失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夏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