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中式快餐行业店铺数量年平均增长1.6倍,看似行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是46.2%的关店率。餐饮市场上每天都上演着“开店—关店”的循环。导致关店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定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院先从内到外逐步剖析,近50%关店率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中式快餐近十年的快猛增长,导致了中式快餐行业的管理人才无法有序成长。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人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事物都有一个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熟练运用的过程。了解到熟悉,常人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如果到了熟练运用的阶段,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这其中还得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中式快餐前十年一直处于连锁品牌全国安营拔寨,复制品牌接二连三开店的状况。高速发展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这些人从哪里来?“拔苗助长”是连锁品牌常用的手段,"刨根挖墙"是复制品牌惯用的方式,毕竟和培养人才相比,这是最快速的解决开店人员问题的方式。员工成长过快会导致内部管理基本功不扎实,再加上没有系统的运营体系支撑,就会导致越开店越乱的局面。如果你初次涉足快餐行业,当你有3家快餐店时会在内部管理上遇到了困惑。如果你有5家快餐店时,你会萌生建立标准化运营的想法。这不是妄言,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内部经营能力低,就导致对毛利率的管控、人力成本的控制、菜肴品质的管理能力低,最后的结果势必是获利能力低。没有利润或高利润,拿什么支付高房租、高人工。所以,研究院认为经营不善或失败先从内部找原因。“西北”的三次易名,岂止是更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模式和定位的重塑。当知名餐企都在换赛道的时候,你还在用十年前的老模式服务现在的顾客,恐怕即使不死,活的也相当艰辛。
现在的市场消费环境复杂,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彼得.德鲁克说“商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顾客”,任何一个商业行为最终的指向都是顾客,我们看似重复又重复的一天,商业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是60、70、80消费的主战场,现在逐步被85、95、90新生消费群体所取代。简单的举个例子,60后的消费场景大多数都是家门口的一个小饭店或传统中餐店。而70、80后的消费场景已经转移到商业综合体的多样化餐厅。85、95、90后的消费场景则是好看、好玩、好吃的个性化餐厅。目前的消费正处于70、80与85、90相互交叠的过程中,00后已经迈着脚步朝我们走来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消费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
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体现在快餐行业里明显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员工资占比营业额从十年前的13%-15%上升到现在的20%-23%。人员工资不断攀升,招工难,招女员工更难,如果不提供食宿,难上加难。食宿费用、招聘渠道费用、培训费用都计到人工成本里,这是快餐面临的第一高即人工成本高。第二高是原材料成本高,这个凡是做餐饮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不用多说,为了保持合理的毛利率水平,就需要我们在采购渠道、菜品结构、菜肴搭配及内部经营上多下功夫。第三高是房租高,说到房租高,餐饮人大概都是一个体会“我们在给房东打工”。不论什么样的餐饮类型,地段是生死的绝对性因素。同质化竞争阶段,拼的就是好地段。好铺难求,求到了又承受不下来,是快餐行业面临的很尴尬的境地。快餐的产品特点和获利形式使得快餐无法在商业综合体和一类商圈生存下来,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和一类商圈基本上被特色餐饮或常餐所瓜分。我们所能看到快餐,基本处于商业综合体的负一负二层或一类商圈的边缘商圈,在夹缝中尚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面对如此的内外环境,不换思想,不换跑道、不换经营思路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一、二线城市的快餐会举步维艰。三、四线城市机会虽多,但是消费趋势不变,经营上更需要智慧。你打算怎么做?
本文为作者原创,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