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懂,什么是阉割版手机?
“阉割”手机的说法最早其实起始于Wapi时代,早年的“Wifi阉割”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当年出于国家通讯安全的考虑,支持我国自主研制的Wapi(即Wifi的中国版),国外手机在中国上市都必须取消Wifi模块,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功能缺憾,被网友形象地称为“阉割机”。
“阉割版”手机第二次被提及是在2014年。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投放iPhone5S时引入了屏蔽(阉割)网络制式的做法,即用户只能配合特定运营商的手机卡才能上网,用户在被“阉割”的手机上将无法使用其他运营商的SIM卡。例如:移动版苹果手机只能使用移动的网络,电信版手机只能使用电信的网络。如果你想更换运营商就得换手机;如果消费者买错了定制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货,要么再买一个新的号码。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了制约,这类手机被称为“网络阉割机”。
而如今,全网通手机的普及可以说已经将网络制式的壁垒完全打破,但“阉割机”却并没有完全销声秘迹。那4G时代的“阉割机”又是什么概念呢?简单讲,就是通过网络锁的模式限定用户只能使用某一个运营商的网络。
4G时代全网通普及,手机还会被如何阉割呢?
进入4G时代以后,“全网通”手机因为可以兼容任何一家运营商的SIM卡和网络,而受到消费者追捧。而且在双卡终端款型上,除了iPhone外,其他品牌厂商推出的产品基本均为双卡手机。
与3G时代相比,4G制式之间已不再存在巨大鸿沟,虽仍存LTE-TDD和LTE-FDD双工方式的不同差异,但这种差异已经小了很多,对用户而言几乎不构成选择疑惑或转网成本的增加。
但对于运营商而言,全网通的概念的广为接受更多地昭示着手机已经慢慢地离开运营商的束缚,用户不需要再纠结于使用哪一个运营商的网络,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更多地考虑使用什么系统、什么品牌、什么UI风格的手机。
那么,运营商又该如何吸引或留住用户呢?现在看来,似乎仅仅依靠终端设备已经无法成功,逐步提升自身的网络速度、网络覆盖、资费套餐、内容与应用吸引力,恐怕这才是决定运营商发展的关键所在。比如江苏联通推出的月费99元的无限流量卡,满足部分用户的流量需求;又或者中国电信启动了在800MHz频段上建设LTE 4G网络的计划,将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4G网络;近期网上也有流传,移动通过巨额补贴手段,要求厂商生产的手机做成“单卡或移动优先的双卡”。
类似移动这样通过补贴约束手机终端的做法,消息真假且不论,但从逻辑上乍一看就好比运营商推出的合约定制机。实际上,移动方面由于尚未获得FDD牌照,目前暂不提供全网通手机,所以目前实施的是规模定制,简单来说就是他的定制机只能使用移动的4G、3G网络,只能支持移动的频段,再简单说就是只能用移动的号,需要专机专卡。所以,中国移动的合约机目前实际只支持GSM、TD-SCDMA、TD-LTE三个制式,算是阉割了三刀。
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版本从硬件上区别不大,目前推出的合约机都是双4G全网通,并没有阉割。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该说:小编,你黑移动!其实文中小编也并没有说被阉割的手机不好,只是用户在卡种消费或者换号上面少了些方便和选择,换言之,你想买一个被阉割的手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