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为何变成了拉票圈?

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如今的微信俨然已成为当代人“必备”的社交渠道,无论是文字聊天、表情包轰炸、视频电话,乃至发红包、位置共享等功能,都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四通八达的网络虽然跨越了距离与地域的限制,将沟通者联系在一起,但是过于“无孔不入”的联系,也逐渐开始显露出它的弊端。百度搜索英盛观察,了解更多教育资讯!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活动,会与微信进行挂钩,以此扩大公众参与度,尤其在新潮时髦的大学生之间,对微信的灵活运用更可算是得心应手:公众号分享、朋友圈求赞、转发投票……大到优秀作品评选,小到才艺比赛人气投票,大学生们的朋友圈中,总是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求投票”“求点赞”信息。尽管这样确实对于活动能起到有力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但微信朋友圈原有的分享私人生活、与亲朋好友间友情互动的性质便遭到打破,转变为社会竞争与校园表现的舞台,这样的变化在英盛观察看来,或许有些错位。

尽管大学校园内以微信朋友圈与校园活动捆绑的愿景,确实只是打破校园的限制、将活动参与度推广至校外人员之中。但在现实语境下,校外人员倘若没有亲戚朋友在校内,往往不会对校内活动过多关心——这也就意味着,校园内缺乏社会资本的学生们,唯有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关系圈,才能够成功将活动推广到校外之中。在大大小小的评选、投票、点赞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事实上并不一定实力雄厚、资质超群,多半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足够庞大,能够拉拢到更多的票数。这样得来的胜利,似乎便有些变味了。

校园内的活动,不管是热度评比,还是投票比赛,最根本的决胜因素本应在于参赛者的真正实力,但人气、人脉等外在因素的介入,公平公正无疑大受损伤。不难想象,真正有实力却无人脉者颗粒无收,徒有虚名但关系网强大的参与者却能够折桂,这样的校园活动未免有功利与市侩之嫌。在名利的裹挟下,许多校园活动的微信拉票,更加演变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让英盛观察质疑:这种与拉票捆绑的评比,究竟是比实力,还是拼人脉?

英盛观察认为,微信朋友圈虽然是“虚拟”的社交圈,但也应恪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之道。各大比拼点赞、拉票、转发数量的活动,难免让朋友圈沦为“名利场”,与许多功利性挂钩,破坏了本应有的意境,不值得过多推广。尤其是在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的大学生群体中,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脚踏实地、以实取胜,使微信朋友圈返璞归真、回归人际交往的“初心”。

英盛观察(news.yingsheng.com)/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