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马桶上,年仅36岁。原因是长期加班到深夜,睡眠与休息严重不足。年轻科技精英过劳死是社会的最大损失,其悲剧一再重演,值得深思。我国需要加强与完善劳动法规,避免职工长期加班到深夜。同时,从事IT业的年轻科技人员也要争取忙里偷闲,利用各种方法加强锻炼,学会注意维护自己的健康。毕竟,在深圳这样一个充满高度竞争与诱惑力的现代化城市里,完全避免加班熬夜是不太现实的。
长期熬夜伤身,对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血管系统、肌肉都有影响。大脑最为重要,在疲劳时可出现困倦反应等信号。相对而言,心脏的劳累容易被主人忽视,往往更为脆弱。人体心脏的大小和个人的拳头相当,重260克左右。心脏周而复始地工作,每天约跳动10万次,约向全身泵出10吨血液,不能休息片刻,甚至也不能打个盹儿。心脏的能量需求比身体其它任何器官都大,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供心肌细胞利用。心脏每天累计约消耗6千克ATP,是其自身重量的20~30倍,可见心脏好累。所以,过度劳累可致心力衰竭而猝死,具有潜在心脏疾病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心脏过度疲劳会致血液流速低于正常,血液粘滞度增加,如果产生血栓会引起心源性猝死。心脏过度疲劳致血液输出量不足,诱发冠状动脉出现收缩性痉挛症状,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的重要原因。吸烟、酗酒和毒品都可刺激冠状动脉产生痉挛,这是一些青少年猝死于网吧、歌厅的重要原因。故晚间长时间久坐不动者,切不可靠吸烟来解乏。心脏疲劳所致心肌电生理障碍,心率与心律发生严重紊乱,也可以产生心源性猝死。据统计,在所有的猝死病例中,七成以上是心源性猝死。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经常工作到深夜,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与身体健康。两位伟人年轻时就注意体育锻炼,又经历了万里长征和转战陕北这样的艰苦磨难,具有非凡的身心健康素质,同时也注意休息方式。据文献介绍,两位伟人注意在困倦时打个盹,或到室外散散步。困倦时打个盹,大脑与其它器官会抓紧时间进行休息与调整,及时恢复功能状态。站起来散散步,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对抗胰岛素抵抗,给大脑、心脏这些高能耗的器官及时充电。现在,大量的年轻人需要整天坐在电脑桌前工作,疲劳时玩游戏,看新闻,可部分缓解精神疲劳,但组织与器官的新陈代谢还是处于抑制状态。
久坐在电脑桌前工作的年轻人,每隔40~50分钟要站起来走动走动,喝点开水,伸伸懒腰。医学专家认为,人坐着,双脚不要闲着:可经常进行类似于踩刹车的动作,让脚趾头动起来。隔一段时间可站起来操作。通过这些简单运动活血化瘀,可达到规避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疾病的作用。晚间长时间加班,再忙也要适时打个盹儿。外星人都知道,老虎困了也要打个盹儿,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