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曾为大汉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大汉帝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都是被韩信打下来的。然而,就在刘邦称帝不久之后,韩信便被以“谋反罪”诛杀。事实上,如果韩信真想造反,曾经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造反,也不至于沦落到身死国灭的地步,所以也有人认为韩信并未谋反。那么,韩信之死到底冤不冤呢?
无罪却被降为淮阴侯
项羽被灭后,刘邦立刻夺取了韩信的军权,然后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韩信是楚国人,改封为楚王也无可厚非,但出人意料的是几个月后竟然就有人上疏告发韩信谋反,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刘邦竟然相信了。
刘邦问诸将应该如何处置韩信,诸将纷纷表示:“发兵打他丫的,捉到就地活埋!”
刘邦又问陈平。陈平为人圆滑,不愿发表意见,就反问刘邦说:“其他人都怎么说?”
刘邦据实相告,陈平问:“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外人知道吗?”刘邦摇摇头。
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发他谋反吗?”刘邦又摇摇头。
“陛下的将领都不如韩信,军队又不如楚军,却想要攻打楚国,这摆明是想逼着韩信攻打我们嘛!”陈平建议说,“古时候天子巡视四方,都有会见诸侯的习惯。陛下只要假装巡视云梦泽,并在陈县召见诸侯。韩信听说陛下怀着善意出游,就会认为不会发生意外,然后到郊外拜见陛下。到那时,陛下只需要派一名武士便可以擒获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听说刘邦要到楚国巡游,害怕被擒,想起兵造反,但自认为无罪,又想去觐见刘邦。就在犹豫不定的时候,有人向韩信建议说:“杀掉钟离眜,陛下一定高兴,就不会为难您了!”
钟离眜是项羽麾下大将,与韩信是故交,曾多次向项羽举荐韩信,不过项羽始终没有重用韩信。项羽败亡后,刘邦派人四处捉拿钟离眜,钟离眜只好去投奔韩信,并被韩信藏于楚国。
韩信为了自身安全,决定要牺牲掉老朋友。钟离眜指责韩信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没想到如今你却想抓我取悦汉王!如果我今天死了,你离死期也不远了!”说罢,钟离眜含恨自杀了。
韩信胸有成竹地提着钟离眜的人头去陈县拜见刘邦。一到陈县,就被武士给捆了起来。
韩信仰天长叹说:“果然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该被烹杀啊!”
刘邦看着悲愤的韩信,只是淡淡地回了句:“有人举报你谋反!”
随后,韩信被用囚车押送到了洛阳。到达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并将他降为淮阴侯。
由此可见,刘邦并没有查到韩信谋反的任何证据,不然韩信早被诛杀了,何至于被降为淮阴侯呢!刘邦仅仅凭借有人举报,不加详查,就将韩信擒到洛阳,这恐怕只是诛杀异性诸侯王的一个开端。
▲钟离眛(?一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最后自杀身亡。
韩信是被如何杀掉的?
陈豨是刘邦的心腹之臣,被刘邦封为列侯,并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统领赵国、代国边境的军队。
按照《史记》记载,陈豨在上任前,曾向韩信辞行。韩信屏退左右侍从,对陈豨说:“将军统领天下精兵强将,又深受陛下宠信,一旦有人告发将军谋反,陛下起初一定不会相信。再有人告发,陛下就会怀疑。第三次告发,陛下就会大怒并亲自率兵讨伐。如果真有那天,我愿为将军在京城做内应,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陈豨深知韩信善于用兵,对此深信不疑,便回答说:“一切听从您的指教!”
在外领兵期间,礼贤下士,大量结交宾客。每次回乡,他都会带着一千多辆装满宾客的车子路过赵国,并住满邯郸官舍。待陈豨回到代国后,赵相周昌立刻进京觐见刘邦,并将陈豨豢养宾客的事全部汇报给了刘邦,还提醒刘邦说:“陈豨在外统兵多年,难免不会生出变故!希望陛下早作打算!”
刘邦开始怀疑陈豨,并派人调查陈豨的宾客,结果发现这些宾客有诸多违法乱纪的事,并且很多都牵连到了陈豨。陈豨害怕被杀,便生出谋反之心。
公元前197年7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托病,不敢前往。同年9月,陈豨便公然起兵造反并自立为代王。
据《史记》记载,韩信听说刘邦亲自率军讨伐陈豨后,与家臣商议,打算夜间假传诏书赦免在各个官府服役的囚徒和奴隶去攻打吕后和太子。正当韩信等待陈豨的消息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将其囚禁,准备杀掉。门客的弟弟为了救哥哥,所以向吕后告发了韩信。
吕后便与萧何商议,诈称陈豨已被诛杀,邀请群臣前来庆祝。韩信担心有诈,便托病不去。萧何亲自赶到淮阴侯府中劝韩信说:“即便有病,也要打起精神去庆祝!”韩信见推辞不掉,只好硬着头皮去长乐宫参加宴会,但刚踏进长乐宫的门,就立刻捆了起来。随后,韩信就被吕后杀死在钟室中了。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韩信会造反吗?
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僵持不下时,韩信便成了刘项胜败的关键。于是,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说:“您自认为与汉王交情深厚,愿意为他拼死效力,但恐怕那只是您的一厢情愿,您迟早会被他擒获。您之所以还能活到今天,就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如今二王的胜败,完全取决于您!您偏向汉王,汉王就会获胜;您偏向项王,项王就会获胜。不过,我要提醒您,项王今日灭亡,您将会随之灭亡。您曾与项王有交情,为什么不叛汉联楚三分天下呢?”
韩信回答说:“我侍奉项王的时候,官位最大不过是个郎中,项王对我言不听,计不从,所以我才会叛楚投汉。汉王任命我为上将军,让我统领数万兵马,脱下自己的衣服让我穿,把最好的食物送给我吃,对我可谓是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人家对我信赖有加,我怎么能背叛他呢?即便是死,我也不会背叛他!”
武涉走后,谋士蒯通又劝韩信说:“您俘虏魏王豹,生擒夏说,诛杀成安君,平定赵地、燕地、齐地,诛杀龙且,摧毁楚军二十万人,功劳可谓是天下第一。如今您拥有震慑君主的威势,挟持无法封赏的功勋,归楚楚人不信任,归汉汉人惊恐。您带着如此巨大的声威,又将在何处安身立命呢?身为人臣却功高震主,名高天下,如果不脱离汉王,迟早会有杀身之祸!”
韩信依然不听。
韩信虽然是以谋反之罪被杀,但说韩信谋反却有多处疑点:
疑点一:韩信善于用兵,此前已攻破魏国、赵国、燕国,此时被封齐王,又占据齐国,即便不联合项羽,想要三分天下,也轻而易举。再加上,楚军与汉军长期对峙,两军已是疲惫不堪,根本腾不出精力和时间对付韩信,此时正是韩信反叛刘邦的最佳时机,但韩信并没有选择造反。恰恰说明,韩信对刘邦极其忠诚。
疑点二:刘邦曾经两次夺取韩信的军权,第一次是在项羽围困成皋之时。当时刘邦从成皋逃出,以使者的身份闯进韩信的大营,趁韩信熟睡之时夺取了韩信的军权,并将韩信的精兵全部带走了。第二次是在刘邦灭掉项羽之后。凭借韩信的聪明才智,他不会不知道刘邦猜忌他。尽管如此,作为诸侯王,韩信仍旧没有造反,还亲自到陈县去拜见刘邦,才导致他被刘邦生擒。
疑点三:刘邦将赵地和代地边境的精兵悉数交于陈豨统领,可见刘邦对陈豨是极其信任的。既然如此,当陈豨到淮阴侯府拜见韩信的时候,已是惊弓之鸟的韩信敢对陈豨轻易说出谋反之类的话吗?再者说,刘邦志在诛杀异性诸侯王,而陈豨不过是诸侯国的一个相国,韩信又怎么知道陈豨日后就一定会谋反呢?
疑点四:古往今来,凡是想要造反的人,势必都会将矛头对准最高统治者,但韩信造反却将矛头指向了吕后与太子。杀掉吕后与太子,刘邦不过是失去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但他后宫还有很多妻儿,这对韩信并没有任何好处。而对韩信而言,最为有利的莫过于逃出京城,摆脱刘邦的控制,与陈豨会合,招兵买马,攻打刘邦,而不是发动一些毫无战斗力的奴仆去进攻精兵强将把守的皇宫。
疑点五:告发韩信谋反的是其门客的弟弟。当时,韩信要杀门客,所以其弟才会告发韩信谋反。门客的弟弟想要救哥哥,污蔑韩信谋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说了,谋反如此机密的事韩信让不让门客知道还很难说,又怎么可能让门客的弟弟知道呢?
疑点六:在尚未找到确切证据证明一代诸侯王谋反的情况下,不经审查,便直接杀掉,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场早已设计好的谋杀。
如此多的可疑之处足以让我们相信韩信其实并没有谋反之心。
那么,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呢?这与大汉建国初期既定的国策有关,那就是消灭异姓诸侯王,巩固刘姓江山。而韩信是建功最多、威望最高的异姓诸侯王,所以才会率先拿他开刀。
韩信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如果没有得到刘邦的应允,吕后敢私自诛杀韩信吗?我们先来看看吕后是如何除掉梁王彭越的。
韩信死后不久,有人诬告彭越造反,刘邦将彭越贬为庶民并发配到蜀地。途中,遇到了吕后。彭越原本想让吕后代他向刘邦求情,让自己返回故乡昌邑,但吕后假装答应了他,然后将他骗回洛阳,并趁机劝刘邦将其杀掉,以除后患。吕后连彭越都不敢擅自诛杀,怎么敢擅自诛杀韩信呢?
那么,吕后为什么会选择在刘邦离开京城之后对韩信动手呢?这恐怕是刘邦事先布好的布局。由吕后对韩信下手,刘邦就不必再背负诛杀功臣的不义之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吕后诛杀韩信应当是受到了刘邦的指使。
○本文选自新书《这些年,我们还在相信的历史谣言》,韩明辉(著),作者授权首发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