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曾有基情燃烧的岁月?

●曾有人也认为屈原这是愚忠,因为他侍奉的楚怀王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昏君内受制于奸妃郑袖,外轻信善于“卖口乖”的张仪,还不听屈原的正确意见,与虎狼之国秦国结盟,最后被囚死于秦国。这样的一个昏君,屈原可以投奔他国,也可以退隐山林,绝对没有效死的必要

●闻一多也说: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有网友曾疑惑:“一个大男人,老以美人香草自居,所以他和南后斗的你死我活的,连楚怀王和哪个女的睡觉他都要管”,这原本就有争风吃醋的嫌疑,甚至于有人怀疑他与上官大夫靳尚之争,本就是情敌之争


在中国诗歌史上,无疑屈原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从各种诗史的论述上,我们也不约而同地知道了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也是后世的李白们的“祖师爷”),那种“赋、比、兴”的《离骚》之“兮”风靡了后世诗坛,成为了争相研究和模仿写作的开山之作。

关于屈原诗歌的重要性,北宋词人宋祁给予了很高评价:“《离骚》为词赋之祖……”,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都是中国诗词的殿堂级著作。果然正如一些人所说,文学很多就是风骚的产物,屈原的学生宋玉能把楚辞技艺形式推到巅峰,却没有老师的楚辞内容的丰富感性,可能就是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正是下文所要讲的。

最重要的是他还被定性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以至于曾有人调侃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跳水队长”时,还被斥为对爱国者的“大不敬”。因为这是千年定性了的,轻易不得亵渎或翻案。

关于屈原的“忠君爱国”,历史也曾“一边倒”地为他喝彩过,认为“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还被君王无情放逐。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背叛楚国,在楚国被攻破之后,投江殉国,屈原之伟大正得于此。

所以,曾有人也认为屈原这是愚忠,因为他侍奉的楚怀王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昏君内受制于奸妃郑袖,外轻信善于“卖口乖”的张仪,还不听屈原的正确意见,与虎狼之国秦国结盟,最后被囚死于秦国。这样的一个昏君,屈原可以投奔他国,也可以退隐山林,绝对没有效死的必要。何况其时是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处不留爷,只有留爷处,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这正如著名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所言:“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像苏秦、张仪这样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不是在各国间这样跑来跑去才发达的吗?而且当时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是历史大势所趋,你屈原还坚守“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难道不是一种落伍的表现吗?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君王虐我千百遍,我待君王如初恋”的自虐狂翻版呢?所以当落魄于沧浪江边的屈原,有点矫情地向那个偶遇的渔父大谈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道理,并流露出厌世情绪时,那个渔父倒是比屈原还更有哲理地回应道:“水清可洗头巾,水浊可洗泥足,人生难得糊涂,看你怎么想了。”所以,水至清则无鱼的屈原,也只能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了,从这,也看到了文人从政“善于谋事,不善谋人”的致命缺陷,智商高情商不高(李白、杜甫何尝不是如此),认死理,最终也容易搞死自己。

当然,要强调一点的是,爱国本身没有错,这应该是没有歧义的。不过,在那种“各为其主”的纷乱时代,未必屈原的爱国行为就能很有社会认知度,估计是后人为了某种目的而附会上去的吧。

唉,这样叙述诗人有点闷,何况我们曾要“掘地三尺寻风流”,找点乐事,所以还是讲点屈原的风流韵事吧。

当然,像屈原这样的文宗,基本上要找他的此种事也确实比较困难,即使是太史公也在这方面惜墨如金,其他的野史又缺,所以我们也只能从楚国宫廷争斗以及屈原本人的诗歌当中“掘金”了。

其实,屈原忠心耿耿的主,就是昏庸又好色的楚怀王,可谓是亡国之君。楚怀王妻妾成堆,王后和宠妃互相争风吃醋,当时客居楚国的张仪感觉楚怀王冷落自己,于是利用女人的固宠心理玩了一出好戏(这个后世的陈平为救刘邦也玩了一次)。张仪首先向楚王辞行,说要到其他地方转转,还说可以给楚王带回中原惹火美女,好色的楚王信以为真,于是连忙给张仪金银财宝为活动资金。这事后来却给善妒的南后和郑袖侦知,为了固宠,立马争相向张仪贿赂黄金,目的就是让他不要带回中原美女。张仪当然不会带回什么美女,那只是空手套白狼的招数而已。最后,在君王饯行时,面对南后和郑袖的敬酒,张仪这个超级政治骗子又故作惊讶地大赞这两位美人貌似天仙,中原无人可比,这样的拍马屁艺术让王和王的女人都十分受用,于是张仪又继续得到昏君宠信。

还有郑袖,这个惑主尤物,为了独宠,曾经用计让怀王割了另一得宠小三的鼻子。郑袖的毒计就是骗得这位妹妹的信任,然后又骗其说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让她在见怀王时遮住鼻子,怀王很是奇怪,于是问郑袖,郑袖立马说她嫌怀王口臭(怀王确实有口臭,所以嘴里常含香料),怀王当然大怒,立马废了小三的鼻子,郑袖又能专宠于怀王了。

说了那么多,好像与屈原八竿子也不沾边,其实是很有点关系的。正是因为如此险恶的宫斗,作为传说中的怀王男宠和文学弄臣的屈原,当然处境也大为不妙。

而之所以说屈原是楚怀王的文学弄臣,是源于1944年9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文确认的,当时文章题目为《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也就是认为屈原是楚王的男宠,由此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既有人同情或赞同,也有人反对。著名作家朱自清表示同情,而闻一多和潘光旦表示赞同,潘光旦还在自己译作的附录中,认为屈原的《离骚》、《九歌》、《九思》等诗作里,艺术地记录了他自己和楚王爱情由亲到疏的全过程。闻一多也说: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而闻一多认为屈原是男宠的理由是:“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所以,屈原对楚王的忠心耿耿,原本可能就是“爱君主义”,正如他的一些文字:“余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璐”、“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很是有点阴柔女性化。有网友曾疑惑:“一个大男人,老以美人香草自居,所以他和南后斗的你死我活的,连楚怀王和哪个女的睡觉他都要管”,这原本就有争风吃醋的嫌疑,甚至于有人怀疑他与上官大夫靳尚之争,本就是情敌之争。反正古人也不大忌讳同性恋。

更有甚者,有人还认为屈原是和郑袖幽会时被楚王处死抛尸江中。当然,这个可能是无稽之谈,比较无聊。不过屈原可能厌倦了宫斗,又失去了王的爱情,最终得了抑郁症,清高地投江而死,也是一种了结。

当然,以上所述,我也不敢妄下定论,作为一种有益而别开生面的探讨吧,有机会大家也说说自己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