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桥上,猛将张飞瞋目断喝:“某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数千曹军惊得目瞪口呆,无一人敢再上前追击,怕的就是他横持的那柄丈八蛇矛;长坂坡中,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在重重包围中杀得七进七出,终怀抱刘禅安然脱身,仗着的正是手中一杆银枪;阵前结亲的冷面寒枪俏罗成,用的是丈八滚云枪;雪夜山神庙的豹子头林冲,舞着一杆花枪;大破连环马的徐宁,用得一手钩镰枪……
这些文艺作品中的猛将豪杰,似乎非要跟枪矛武器扯上些干系,才能尽显洒脱武勇,枪矛武器何以如此抢眼?
“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这句评价不再来源于民间虚构的小说,而是明代著名武学著作《手臂录》中的“枪王说”。这本书的作者吴殳也不是只会闷在家中舞刀弄棒的武痴,他的师傅就是明末武术界大名鼎鼎的石敬岩。
石敬岩单名一个电字,自幼熟习剑、刀、棍、枪术,尤以枪术闻名,自成一派石家枪,足称武学泰斗。石敬岩不像顾影自怜的武学爱好者,他的武艺来自于军事,万历年间他应募剿寇,师从于县令耿橘;他的武艺也用诸于军事,他戎马一生,最终在崇祯八年镇压农民军的战役中战死。受到他的影响,他的嫡传弟子吴殳同样厌恶那些故弄玄虚的江湖把式,追求古朴简洁、实用高效的军阵枪术。在手臂录中的那句评价,可以说是其戎马一生的师傅对枪矛地位的肺腑之言。
小说家青眼有加,武学者推崇备至,那么历史上的军事家呢?真实的将帅们又是如何看待枪矛的?明代有一部军事典籍《武备志》,他的作者茅元仪文武兼备,曾随孙承宗在辽东与后金征战多年。在这部军事典籍里,茅元仪如此点评枪矛:“阵所实用者,莫枪若也”
无怪乎,数千年的中华军事历史中,从来未曾断绝枪矛的身影;无怪乎,不论何时何地的军事记载,从来未曾缺席枪矛的英姿;无怪乎,不管是步战、骑战、还是曾经风行一时的车战,枪矛都不曾失却了它的威风。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